[]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睜開眼睛,李資義眼前,仿佛還在閃現著昨日在汴京城城外所見的一切。
魁梧的甲士,明亮堅利的甲胄,如高牆一樣沉默,也如潮水一般前進。
他深深籲出一口氣:“如此強軍!不愧是上邦啊!”
“若是國主早知如此,就該早早的上表稱臣……”他從懷中摸出一封由他的國君,高麗國王王運親筆所寫的奏折。
他將奏折打開,看著抬頭的文字:有宋高麗國國王臣運,頓首再拜,恭問大宋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有宋高麗國,或者說大宋高麗國。
這是過去高麗與這中原王朝往來的殺招。
因為每每高麗人如此上書,就意味著,高麗國將斷絕與遼國的臣屬關係。
轉而奉中原的宋庭為正朔,用宋庭曆法,行宋庭年號。
這一招,對於如今的這個大宋王朝來說,不啻是仙丹靈藥!
故而每次祭出,總能讓大宋的統治者,飄飄欲仙,從而對高麗人的要求,無論是貿易還是納貢,都大開綠燈。
同時,這也是之前三次高麗與遼國發生戰爭時,高麗人放到談判桌上的重要籌碼。
而且,每每拿出來,總能起到奇效!
最終都能在談判桌上,迫使遼人讓步。
可不要小瞧了,這種嘴上的臣服、朝貢的形式。
對於如今的宋遼兩國來說,任何一個外邦的臣服與朝貢,都是彌足珍貴的。
因為這關乎著,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合法正統這個要命的問題。
正所謂,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所以,無論宋遼,都會在對外方麵,表現的非常慷慨。
向兩國朝貢,是很多小國的重要創收手段。
奈何……
李資義看著這封在他出發前,被他的君主,視作殺手鐧的奏疏。
他垂下頭去,歎息起來:“遲了啊……”
若是在遼軍入寇的時候,他的君主,能立刻反應過來,馬上向中原稱臣。
這封奏疏,大抵能換回許多好處。
但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
高麗,已丟了開京以北的所有城市、山區。
而中原的宋庭,如今也已經有了強軍。
正如昨日,他回到汴京後,宋庭的那位翰林學士刑恕告訴他的:“貴國今已如累卵……”
“我主固憐貴國無辜……”
“然則,我主憂心,恐援貴國之物未至,而貴國已亡矣!”
“如此,不止平白得罪了遼人不談,還將使我大宋之甲械,落入遼人之手!”
就是咬死了,高麗現在已有敗亡之勢。
宋庭擔心,投資打了水漂,還可能被遼人發現,影響宋遼關係,造成外交動蕩。
李資義隻好對刑恕誇口高麗軍勢,吹噓開京城堅牆高,斷不可能被遼人攻破。
奈何……
他的牛皮剛剛吹出去,就看到了後者嘴角露出來的譏笑。
然後,刑恕就告訴他。
宋庭完全知道,遼與高麗之間的戰爭細節。
因為有宋使到過遼主位於開京城外的大帳,曾親眼目睹了遼軍攻城時的陣勢。
這就讓李資義尬住了。
畢竟,如今的高麗戰局,戰報能說謊,可戰線不會。
事實就是,在李資義離開漢陽前,漢陽與開京之間,最後的陸路聯係,已經被遼人徹底切斷。
這還不算什麼!
最要命的是,高麗的武臣們,現在已經不敢和遼人野戰了。
今年,從漢陽出發,前去增援開京,並試圖解圍的前後五支兵馬,都已經敗亡,不僅僅損兵折將,甚至沒有在戰場上,取得哪怕一次勝利!
這對士氣的打擊,是巨大的。
所以,他的君主,才會遣他來中原求援。
同時,還派人去了遼主那邊乞和。
這就是在做兩手準備。
也是高麗人,早已經習慣了的外交手段。
宋、遼兩邊求。
無論那邊能成,都是勝利!
甚至,可以借著一方來壓另一方,以此為自身謀求最大利益!
奈何……
奈何……
他這邊是失敗了!
李資義顫抖著雙手,捏著手上,原本被他視作無上珍寶的國王親筆奏疏。
他腦海中,回蕩著昨日,那位宋庭翰林學士的話。
在他掏出了這封奏疏後,對方所說的話。
“遲了呀……遲了呀!”那個宋庭的翰林學士歎息著:“若是去年……不……哪怕是今年年初,貴國國主能如此……”
“我主說不定,還願意為了貴國國主的這片誠意與忠心,冒險與北虜交涉……”
“可是……如此,我主大宋皇帝陛下,已與遼太孫殿下,約為兄弟,宋遼兩國如今已是摯愛親朋一般的關係!”
“貴國國主固忠,我主也不能失義啊!”
所以,這封奏疏,還沒有來得及遞上去。
就已經被宋庭拒絕了。
那位宋庭的翰林學士,已明確告訴了他——即使貴國呈遞此奏,我國也不會應允貴國所請!
直到,李資義奉上了黃金百兩為酬。
那位翰林學士,才悄悄的指點了他一條明路。
高麗應該先把上次大宋售與高麗的甲械的錢還上。
隻有這樣,大宋才會考慮,下一步對高麗的援助或者軍售。
否則……一切休談。
因為……
“我主大宋皇帝陛下,最重信義二字!”
“貴國若不守信,我主如何行義?”
想到這裡,李資義就又歎息起來。
高麗如今,那裡還有錢?
便是他這次帶來的財帛,也隻是黃金五百兩,白銀兩千兩罷了。
這些錢,都是國主從國庫裡擠出來的。
是作為他來中原的活動經費的。
再想要錢的話……
恐怕隻能向慶州的金氏、崔氏,還有他家這樣的門閥伸手了。
但金氏、崔氏……這些門閥,肯願意為了王家的高麗社稷,毀家紓難嗎?
李資義是有答案的——怎麼可能?!
中原的南北朝的時候,七姓五望們,肯為了北魏、劉宋、蕭齊等亂七八糟的政權拿出自己壓箱底的財帛,共度國難嗎?
七姓五望們當年是個什麼心態?
現在的高麗門閥們也是個什麼心態!
何況,現在的遼國相當擬人。
從平壤等地傳回的消息表明,遼人不僅僅沒有大肆殺戮高麗文官、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