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協調
每到將近年底的時候,整個大明的官場就會罵聲一片。
不是罵朱皇帝,更不是罵朱標,而是罵某一個身上掛著駙馬都尉、登州知府、寧陽知縣、鴻臚寺少卿等職務的錦衣衛鎮撫使兼錦衣衛千戶。
就因為他楊癲瘋開的壞頭,所以大家夥兒才要寫什麼狗屁倒灶的年終總結和工作報告。
朱標現在所頭疼的,就是寧陽縣出身的那些知縣老爺們交上的年終總結和工作報告。
報告的數據很好看。
隨便挑一個縣出來都完全處於正增長狀態,無論是丁口數量還是開墾出的可耕種土地數量,又或者是工坊數量、縣內養殖數量,所有數據都很好。
畢竟丁口少可以帶著衙役去搶人,養殖少可以跑到隔壁縣去打漁捕獵,剩下像創辦工坊、安置百姓、帶領百姓開荒,這些都有現成的作業可以抄。
這些知縣老爺們報上來的數據好看是正常,不好看才是活見鬼。
問題是這些官老爺們把寧陽縣好的一麵學去了,不好的一麵幾乎也原封不動的學去了。
哭窮。
賣慘。
喊著百姓生計艱難,要求朝廷蠲免賦稅。
喊著治下百姓太少,要求朝廷遷移百姓。
就比如山西某個知縣,就在工作報告裡喊著自己治下的百姓衣不蔽體。
“他這是把孤當成了養在深宮婦人之手的太子。”
朱標把奏本遞給內侍,黑著臉道:“可惜了,孤還真就見識過礦洞是個什麼樣子,也知道工人下礦洞挖煤的時候不會穿得太多。”
“還有那個冶鐵工坊的鍛造坊,裡麵不說熱死個人,實際上也差不了多少。”
“這些個混賬東西,沒一個好的。”
李善長從內侍手中接過奏本,一邊看一邊說道:“殿下這話不對,他們不是把殿下當成養在深宮婦人之手的太子,而是純粹的有棗沒棗先打兩杆子。”
劉伯溫也嗯了一聲道:“一脈相承的做法,也沒什麼稀奇。”
朱標也不以為意。
反正寧陽縣出來的生員就沒什麼好東西。
外放做知縣的二十五個混賬不是什麼好鳥,留在京城的一根獨苗苗也同樣不是什麼好東西,隻要逮著機會就在奏本裡陰陽怪氣,能活活氣死個人。
“嗯?”
朱標拿起一封奏本看了兩眼,忽然笑著說道:“瞧瞧,瞧瞧,剛說寧陽縣的那些個混賬沒一個好東西,現在就蹦出來一個幫著其他州縣辦工坊的。”
李善長一臉懵逼的從內侍手中接過奏本。
這是陽江知縣遞上來的奏本,說是身為同年進士的博野知縣李輝幫著陽江想到了一個開辦工坊的好主意。
這可真是稀了個大奇。
寧陽縣出身的官員,沒去搶其他州縣的好東西,反而還幫著其他州縣的官老爺們想辦法弄工坊?
稀奇,太稀奇了。
隻是在看過奏本之後,李善長又感覺胸口憋著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