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得從本就減少的收成當中再抽出一部分來專門供養一個人去讀書。
這得是多大的成本?
李善長捋著胡須歎息一聲,說道:“臣之前看過戶部和禮部的各項數據,縱觀整個大明,七歲孩童進學讀書最多的地方,就是寧陽縣。”
“所以,要想讓土司歸服王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得讓他們能吃飽穿暖,能夠承擔得起缺少一個壯丁所帶來的損失和負擔。”
“如此一來,有駙馬爺之前提出來的《洪武正韻》和《洪武字典》,配合廣建社學之策,以後諸多土司百姓家裡的孩子就是說著大明官話、寫著漢字長大的一代。”
“或許一代人的變化還不夠明顯,但是兩代人、三代人這麼下來,土司百姓想必也會認同他們是大明百姓,而不是認同他們的土司身份。”
隨著李善長的話音落下,朱標差點兒沒控製住臉上的表情。
是,道理很簡單。
讓其他所有地方的百姓都能像寧陽縣的百姓一樣每家一頭牛,每家都不缺農具,每家都能有人去工坊裡做工賺錢,能夠吃飽穿暖,甚至能經常吃上肉,那其他地方的百姓自然也能像寧陽縣的百姓一樣,舍得送自家孩子去學堂讀書。
問題是錢呢?
搞工坊要錢。
修路要錢。
隨隨便便乾點兒什麼都要錢。
孤也想讓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能像寧陽縣的百姓一樣富裕。
問題是孤上哪兒去搞那麼多的錢?
正當朱標在心裡暗自吐槽時,李善長忽然笑了笑,說道:“這次的壓水機,恰好讓臣看到了那麼一點兒希望。”
朱標眼前一亮,李善長又繼續說道:“製造壓水機要用到鐵料,而鐵料又來自於鐵礦,冶鐵又要用到煤。”
“而不論是鐵礦還是煤礦,又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去開采、冶煉。”
“如此一來,百姓除了耕種之餘,就多了一個賺錢的路子。”
“等到壓水機鋪開之後,又能方便百姓耕種。”
繞了一個大圈子後,李善長終於說出了最後的結論:“論起搞煤礦、鐵礦之類的事情,想必整個朝堂上也沒有人比駙馬爺更加擅長。”
“偏偏他又是個知道心疼百姓的。”
“讓他去操心土司那邊安裝壓水機和改土歸流的事情,他自己就會想著去搞煤礦、鐵礦。”
“如此一來,他自然也就沒時間再琢磨帶兵去倭國的事兒。”
“……”
李善長越說,越感覺自己的方案靠譜。
旁邊的劉伯溫更是直接瞪大了眼睛。
好你個李善長,還能這麼玩兒是吧?
你個老匹夫,有一套!
……
就在朱標和李善長、劉伯溫他們研究著該怎麼折騰楊少峰的時候,楊少峰還在研究著該怎麼給老登添堵。
不給他老登添堵,怎麼對得起本官失去的冠軍侯?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