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官之後又能反哺家裡,讓更多的族中子弟讀書出仕。
慢慢的,他們就會演變成漢唐時期的世家門閥?
好像也說不過去。
宋朝好歹也有三百年國祚,咋就沒出現什麼有名的門閥世家?
不對。
宋朝是三百年國祚沒錯,但是以靖康恥為分界線的話,宋朝就等於是前一百五十年,後一百五十年,說是兩個朝代也沒什麼問題。
經曆過黃巢拿著族譜點名殺戮之後,一百五十年的時間,好像還真不足以培養出像樣兒的門閥世家。
哪怕有那麼點兒苗頭,後來也被胡元給打斷。
再然後就到了咱老朱。
想到這兒,朱皇帝便望著楊少峰問道:“你說的是世家門閥?”
楊少峰嘿嘿笑了一聲,說道:“小婿要說的是,科舉。”
隨著楊少峰的話音落下,朱皇帝不禁再一次陷入了懵逼的狀態。
科舉。
科舉現在不是已經廢除?
雖然現在每年都還有春闈和秋闈,但這隻是應急的法子,等再過上幾年,科舉就會被徹底廢除。
想著想著,朱皇帝的腦海中忽然閃過一道靈光。
終於讓咱找到科舉的毛病了!
同樣的,也終於讓咱找到那些鄉紳士紳的命門了!
朱皇帝黑著臉說道:“科舉取代了舉孝廉,但是讀書的成本終究太高,高到普通百姓難以承擔,最後能考上科舉的,始終還是那些人,所以,剛剛你才說事關大明江山社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少峰微微點頭,朱皇帝又順著這個思路繼續往下分析。
“咱廢了科舉,但是因為人手不足的原因,又不得不繼續開恩科,而在十年的恩科當中,起碼還要招收三千個進士。”
“而在這三千個進士當中,可能會有兩千多個都是出身於鄉紳、地主、豪強的讀書人。”
“十年之後,官場上最起碼會有兩千多個這樣兒的官老爺。”
“而咱們大明卻隻有一千來個縣,這些人勢必會有一部分進入朝堂。”
“從朝堂到地方,這些人的影響力加一塊兒,會大過咱這個皇帝。”
“你想說的是這個?”
楊少峰嗯了一聲,卻沒有說話。
造成今天這種局麵,裡麵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自己身上。
如果不是周敬心他們那一批進士,老登很可能已經徹底停掉科舉,改為舉薦製。
敲黑板,這裡麵有一個絕對不是老登能夠想出來的計謀。
在原本的曆史上,老登頭一年停掉科舉,第二年就有個知縣老爺開始在地方上搞社學。
到了洪武八年,老登更是直接下詔,要求整個大明都“廣建社學”。
十年之後,也就是洪武十八年,科舉重開。
注意這中間的跨度。
十年。
十年寒窗。
也就是說,老登因為對第一次恩科取仕的結果不滿意,所以停了科舉,然後又推廣社學,十年後再重新開科取仕。
這十年的時間,就是給那些普通百姓家裡,能夠進入社學讀書的孩子們的成長時間。
可惜,再好的計策,也照樣都能玩出花兒來。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