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墨忍不住伸手揉了揉額頭。
好嘛,不僅沒勸住這些混蛋,反而還越說越他娘的離譜了。
咱們寧陽縣才多少人啊,就算全填進去,恐怕也沒狼居胥的韃子兵多。
還殺光狼居胥那裡的韃子兵?
當你們提出這個說法的時候,怎麼就不用腦子好好想想,克虜伯李明臣為什麼沒有封狼居胥?
是不想嗎?
說白了,能截殺胡元的嬪妃和大臣就已經是僥天之幸。
真要讓他帶兵去搞封狼居胥的那一套,犯不犯忌諱另算,關鍵是他這爵位可能剛剛冊封,就得從他家近親裡挑人襲爵。
不行。
得趕緊給大老爺寫信說明情況,絕不能讓這些混蛋胡來。
……
寧陽縣的響馬們興致勃勃的準備著組團去遼東殺人放火,其他地方的百姓則是準備去遼東好好賺上一筆錢糧。
畢竟不是所有的州縣都叫寧陽縣。
雖然整個大明的地盤上,都被朱皇帝強行規定了每天六十文工錢的用工價格。
但是規定是規定,現實是現實。
哪怕各個地方的州縣都願意嚴格執行每天六十文錢的用工標準,但是能拿到六十文工錢的差事,又豈能輪得到普通百姓?
即便能輪得到普通百姓,各地的州縣庫房裡又哪兒有那麼多的錢糧去搞修路、植樹等短時間看不到錢的工程?
即使各地州縣要拿出錢來搞五小工坊,也得先保證五小工坊的東西能賣出去,才能回款來給百姓發工錢。
所以,寧陽縣的響馬們不太在乎一天六十文的工錢,其他地方的百姓卻不能不在乎。
“搶到去遼東的名額了沒有?”
許多百姓常見的打招呼方式,已經從“吃了沒”,開始變成關心彆人有沒有搶到去遼東的名額。
兩種打招呼之間的不同之處,在於“吃了沒”的問候當中,帶著對彆人的關懷,潛意思是“如果沒吃,還餓著肚子,我願意給你點兒吃的。”
這是一種自己餓著肚子也要關心他人的悲憫。
被問候的人,往往餓著肚子也會說“已經吃過了”。
不到十分九地,山窮水儘,走投無路的地步,很多人都不想再給彆人添麻煩,更不想去搶彆人生存的機會。
而“搶到去遼東的名額了沒有”,則是帶著一種深深的試探和揣摩。
去遼東的名額是什麼?
是錢糧。
是土地。
是發家致富、填飽肚子的機會。
第一批去遼東的名額就那麼點兒,你們搶到了,老子是不是就沒機會了?
所以,沒搶到去遼東名額的往往會關心彆人有沒有搶到。
已經搶到去遼東名額的,則會悄悄地做著去遼東的準備,同時也會故弄玄虛地問彆人“搶到去遼東的名額了沒有?”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