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峰總感覺哪裡有些不對勁。
憑心而論,李善長提出來的這套打法,幾乎可以說是徹底解決胡元問題的最優解。
充分利用大明丁口數量多、工匠數量多、資源豐富等優勢,在草原上築起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再將這些城池串聯成套在胡元脖子上的絞索。
套路屬於是典型的“王霸道雜之”,沒什麼出奇製勝的地方,甚至能夠被人一眼看破。
而問題的關鍵之處,卻在於胡元即便能夠看破這套打法,也沒辦法應對。
除非胡元在大明築起第一座城的時候就拚了命的破壞,或者直接揮兵南下,跟大明死磕到底。
否則的話,就隻能被慢慢絞死。
那麼問題來了。
大明的丁口和工匠數量多,卻需要一點一點地向遼東、漠南、漠北遷移。
大明的資源再怎麼豐富,也需要人手一點一點的開采。
更彆說築城所需要用的海量資源。
舉個例子。
永樂年間,老四和夏元吉就曾玩過這個套路。
天啟到崇禎年間,孫承宗也曾玩過這個套路。
不同的是,老四和夏元吉利用這個套路狂揍韃靼和瓦剌。
孫承宗在遼東玩這個套路,卻險些拖垮大明的財政。
同樣的套路。
不同的結局。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則是因為永樂年間的大明財政還處於運轉良好的狀態,甚至有鄭和七下西洋,能夠源源不斷的給大明財政輸血。
等到天啟和崇禎年間,大明的財政係統卻已經麵臨徹底崩盤的局麵。
所以,老四和夏元吉可以玩“十日築一城”的套路,身為戶部扛把子的夏元吉甚至能夠喊“要打就往大了打”的口號。
而孫承宗彆說“十日築一城”了,就算挑幾個軍事要害築城都能被人彈劾。
如今的大明,能支撐得起這麼花錢的套路?
楊少峰直接望向李善長,試探著問道:“李相,這築城的錢糧……”
李善長捋著胡須笑了笑。
洪武三年之前,老夫絕不會有如此狂妄的想法。
洪武元年之前,老夫連築城兩個字都不敢提。
哪怕是修整應天府,老夫都得摳摳搜搜的做計劃,生怕拖垮了大明的國庫。
但是。
洪武七年,老夫不僅敢於提出“十日築一城”的想法,甚至還敢喊出“要搞就往大了搞”的口號!
“錢糧?”
李善長伸手敲了敲堪輿圖,手指緩緩向著登州府方向移動。
“國庫那邊且先不說,登州榷場那邊也暫且不提。”
“就說這棒子和矮矬子。”
“大明要征伐漠北,他們難道不應該準備錢糧和仆從軍?”
李善長痛心疾首地敲了敲堪輿圖:“要知道,大明對付胡元,可從來都不是單純的為了大明,而是為了保護他們。”
“如果沒有大明的保護,棒子國主還能算是一國之主嗎?”
“如果沒有大明的保護,矮矬子家現在是不是還在玩南北對立那一套?”
“推而廣之,琉球,三佛齊,馬喇甲,暹羅,緬甸,安南,他們哪個沒受過大明的恩惠?”
“既然世受國恩,難道他們不該出錢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