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的眼睛越來越亮。
收割機出現之後,老百姓收麥子收稻子變得輕鬆,效率比鐮刀收割更高,速度也更快。
與之相應的,就是老百姓能在秋收時節省出好幾天的時間。
哪怕這幾天的時間不去休息,而是拿來做其他的農活,也要比彎腰割麥割稻子輕鬆一些。
如果旋耕機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隻是轉念一想,朱標又忍不住有些頭疼。
就像當初要推廣收割機一樣。
當時是中書省、六部、十幾個地方行省、一百多個府、上千個州縣,外加整個大明幾乎所有的鐵礦、煤礦、冶鐵工坊、驛站,數不清的衙門和人手都被牽扯其中,前前後後更是花了足足有兩三年的時間才逐漸推開。
老百姓確實得到了好處,但是,原本就不富裕的大明國庫也因此而雪上加霜。
現在,整個大明又在玩了命的推廣壓水機,從內閣到諸部,再到各個布政使衙門,外加地方官府和諸多礦山、工坊,全都在圍著壓水機轉,又該從哪兒抽調足夠的人手和資源去搞旋耕犁?
更彆說旋耕犁還需要用到大量的耕牛。
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是魏國公和鄂國公、曹國公他們拚了老命去搶都不行。
因為草原、棒子、矮矬子乃至於猴子們全加一塊兒也湊不出上千萬頭耕牛。
朱標越想越是頭疼。
要弄旋耕犁,就得先解決牲口的問題。
要解決牲口問題,就得先在各州縣大力推行畜牧場。
要在各個州縣搞畜牧場,就需要國庫撥錢,同時還需要用到大量的獸醫和獸藥。
然後,問題就回到了原點。
既缺錢,又缺人。
不解決這兩個問題,其他的就全是空談。
朱標忍不住伸手抓了抓後腦勺,吭哧半天後才吐出來一句:“小弟待會兒就去找李相,讓他去想辦法。”
“要是實在不行的話,小弟再往京城寫信,讓我爹想想辦法。”
楊少峰的心裡頓時就舒坦了許多。
看見了沒有,隻要本官讓小登頭疼,小登就會自己想辦法去折騰李善長那個老匹夫和遠在京城的老登。
老匹夫和老登不舒坦,就會變著法兒折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然後,本官就能站在遼東的乾岸上慢慢看戲。
完美閉環,舒坦~
……
就在楊少峰和朱標算計著該怎麼讓李善長頭疼時,身為遼陽第一農場主任的李祺也正在算計著,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多弄點兒人手來農場。
他娘的,整個農場上萬頃的麵積,遍布著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水泡子。
想要開墾出上萬頃的農場,第一步就是解決這些水泡子和遍布其中的塔頭。
要解決掉水泡子和塔頭,首先就要考慮到水泡子裡的水該怎麼處理,其次就要考慮到怎麼填土,避免因為雨雪而再次形成水泡子。
想要同時解決掉這兩個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先挖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出來。
如果這兩方麵同時進行的話,又牽扯到一個土方的運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