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鹽場查案!大明官營鹽場的最後一個灶戶!
“多謝老先生。”溫體仁說著接過老漢的細布口罩。
其實現在的溫體仁已有五十七歲,隻不過常年居於官場,看起來比較年輕。
老漢麵色有些麻木的點點頭,再次彎腰乾起活來。
溫體仁看了一眼遠處躲在涼亭中的監工,悄悄邁步走到老漢身邊。
“老先生,我是剛來鹽場做事,此地規矩不怎麼懂,您能給咱說說嗎?”
“後生,看你這樣子,應該是出身大戶人家吧?願意來鹽場做事,看來是被逼到絕境了?”
老漢轉臉打量溫體仁一番後,直接做出了判斷。
“誒,老先生,不瞞你說,我家中這些年確實遭了難,無奈之下來廣東謀生,不想路上被歹人搶走盤纏,無奈之下隻能來鹽場混口飯吃。”
溫體仁作為官場老手,很快就給自己編出一個身份和來頭。
“哦,原來是這樣,誰都有遇難的時候,既然來了鹽場就好好乾,在這餓不死人。”
老漢邊說邊拿著沙耙乾活。
溫體仁趕忙持沙耙跟上後者的節奏。
“老先生,咱這鹽場這麼大,每月產鹽規模應該很大吧?”
老漢聽到這,神情出現些許變化,開口道:“這鹽場占地一萬八千畝,每月出鹽的數量也不一樣,天好的時候能出五六千石鹽,天不好的時候能出兩三千石。”
溫體仁聽著老漢的話,心中快速盤算起來。
現在的大明朝,食鹽的價格波動很大。
北境這些年天災頻發,一石食鹽能值一枚銀幣,相當於以前的一兩銀。
在江南地區,因為靠近兩淮產鹽地,鹽價基本都維持在五十枚銅幣的價格。
在西南,西北等地產出的礦鹽中,由於開采成本大,價格也將近一枚銀幣。
按照現在京城的鹽價每石八十銅幣算。
三千石鹽高達兩萬四千枚銀幣!
“我的天,香山鹽場竟然有這麼大的產量!那為何城中的鹽商每石鹽要賣到一兩銀子?按理說,靠近產鹽地,百姓應該能吃低價鹽才是啊。”
溫體仁看著老漢開口詢問一句。
不等後者說話,在兩人身後猛然出現一聲暴喝聲。
“你們兩個不乾活湊在一起做什麼?不想乾就給老子滾蛋!”
溫體仁扭頭一看,是剛才在涼棚中的監工,他手持馬鞭橫眉豎眼的瞪著自己二人。
“六爺,您消消氣,這後生初來鹽場做事,私下裡問我些規矩。”
老漢陪著笑臉湊到監工麵前。
啪!
監工看到後者,揮舞著手中的馬鞭,直接抽在後者乾瘦的脊背上。
“老劉頭,你在咱鹽場也是老人了,帶新人做事規矩點,彆想著偷懶,不然讓你連口稀粥都喝不上!”
監工說完後,惡狠狠的瞪了一眼溫體仁才邁步離開。
老劉頭蒼老的眉頭緊皺在一起,強忍著馬鞭在背後抽打出的血痕,默默的撿起沙耙繼續乾活。
“後生,我挨鞭子習慣了,不礙事,彆問了,趕緊乾活吧。”
老劉頭叮囑一句後,再次彎腰持著沙耙悶頭乾活。
溫體仁站在原地久久無言,他目光直勾勾的盯著劉老漢被曬的黝黑的脊背,在這個乾瘦的脊背上,一道血痕極為刺眼。
隨著天色漸漸暗下,鹽場的工人在監工點名宣布下工後,先後散去。
鹽場數裡外,劉家村。
勞累一天的老劉頭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自己破舊的小院。
他孤身一人坐在灶台前,燒開一小鍋熱水,往裡麵抓了一把大米,同時把在路上順道取的一把野菜丟進鍋中一起熬煮,最後小心翼翼的在瓦罐中捏出一點食鹽灑在鍋中。
小院外。
溫體仁邁著沉重的步伐緩緩出現。
他抬眼看去,眼前這個破舊的小院整體由磚石建造,雖然曆經時間和風雨,但是可以想象到當年這小院也是極為漂亮。
眨呀!
溫體仁輕輕推開破舊的房門。
緩步走入院中。
他一眼就看到劉老漢孤身一人蹲在堂屋門口,捧著一隻破舊的瓦碗,小口的喝著一碗稀粥。
“誰啊?”聽到大門發出聲音的劉老漢咽下滾燙的米粥,抬頭看去。
一個人影安靜的站在院子中。
“後生?你怎麼來了?”劉老漢看到來人,趕忙把手中的瓦碗放在一旁的小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