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
山海關城下。
一隊錦衣衛騎著戰馬緩緩入城。
總兵衙門。
張維賢喝下一大碗湯藥,恢複些許精神,召集山海關兩大駐守總兵安靜的等待著。
踏踏踏···
隨著一陣密集的腳步聲在府衙外響起。
朱由檢一身素衣翻身下馬。
“老臣見過陛下,未出城遠迎,請陛下恕罪。”
看到皇帝抵達,張維賢趕忙在大門口迎接。
“張愛卿,快免禮,你的身子差,理應回京歸養才是。”
朱由檢看著眼前這個老態龍鐘的老頭子,眼中滿是憐惜。
從薊鎮大戰時,張維賢就受命鎮守山海關,至今已有六年。
這六年來,不論是江南集團造反,還是山東孔府作亂等國內出現的或大或小的混亂,張維賢像是一顆釘子,牢牢的釘在這,保證這個天下第一關沒有出現過絲毫差池!
“陛下,孫閣老前日過路時,曾和老臣聊過,陛下欲滅建奴,遼東將會起一場大戰,山海關作為京城門戶,老臣縱是死,也得在陛下得勝歸來後咽氣。”
咳咳咳···
張維賢說完後,喝下的湯藥藥力開始散去,忍不住咳嗽幾聲。
他捂嘴的手帕再度咳出些許猩紅。
在錦衣衛隊伍中隨行的吳有性趕忙上前為其把脈。
片刻後,吳有性搖頭道:“陛下,老國公這是元氣衰憊,五臟皆損,氣不攝血,乃燈枯之象,隻能以湯藥續命。”
朱由檢聞言鼻尖有些酸楚。
張維賢從萬曆三十八年襲英國公爵位,曆經三朝,在原本的曆史中於崇禎三年底逝世,自己當初調他來山海關坐鎮,一是用其個人威望穩定天下第一關,二是希望他遠離朝堂,避免勞神費心,能多活幾年。
“陛下,老臣已苟活六十七載,見過嘉靖朝時我大明天下的昌盛,也看過隆慶朝海貿通天下之繁榮,也親眼看著建奴在萬曆朝逐漸發展成為心腹大患,如今陛下肅清國朝寰宇,興兵滅奴,在老臣死前能聞得勝凱歌也能在地下和列祖列宗有個交代。”
他說完後,再次捂嘴咳嗽起來。
朱由檢見狀後,開口安撫。
“張愛卿,莫要說話了,保重身體為最。”
“陛下,山海關內的漢奸已經被拿下,這是名單。”
一旁站著的山海關總兵王世欽得到張維賢的示意後,說著遞出一張信紙。
上麵有八個名字,後麵附帶個人信息。
李若漣接過後快速查看。
名單中,涉及山海關軍政兩界人物,從糧草,火藥,軍械庫,情報等多方麵都標識的清清楚楚。
“陛下,名單準確無虞。”
“嗯,錦衣衛審訊後,秘密關押。”
“陛下,老臣有一問,您既然知道遼東軍鎮內有不少建奴的眼線,為何早些年不處置?
如今大戰將起,反而處置漢奸,此舉或許對軍心不利。”
張維賢看著皇帝沉聲詢問。
他也曾琢磨過皇帝此舉的意圖,思來想去都沒有得到最適合的答案。
朱由檢輕笑一聲,道:“很簡單,朕即便早些年處置他們,建奴還是會千方百計發展眼線,與其千日防賊,不如盯著他們,或許這些漢奸會給建奴帶去一些糧草,軍械,情報等好處,這些都無關緊要,朝廷真正的核心機密,除了朕和極少數一些人外,他們是得不到的;
此時把他們一個個揪出來,就是朕要告訴所有人,忠心為國者,朕絕不虧待,賣國謀私者,朕決不輕饒!”
“陛下遠慮之深,老臣佩服。”張維賢聽完皇帝的想法,心生欣慰。
“好了,張愛卿在山海關好好休養,朕不多在此停留。”
“是,恭送陛下。”
沒多久。
在山海關進行短暫休整後的朱由檢再次出發。
錦州城。
總督衙門。
正堂內。
袁崇煥站在原地微低著頭,正被孫承宗訓斥。
“元素,從薊鎮大戰後,陛下就要求九大軍鎮裁撤老弱兵員交由朝廷統一安置,你自己看看!遼東軍神機營至今還有老弱兵員近千人!
彆給老夫說你不知情!”
孫承宗吹胡子瞪眼的說著,把手中的名單重重的拍在桌案上。
“老師,您聽我說,神機營的那些老兵非無用之兵,學生留著他們是用來教導神機營新兵學習火炮發射技巧和射擊精準度,遼東的情況您是知道的,建奴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派出小股部隊四處襲擾,下麵各部隻能以火炮轟擊驅敵,若是沒有這些老兵教導,神機營中那些新兵熟悉火炮需要的過程太漫長。”
孫承宗聽完袁崇煥的解釋後,皺眉思索後道:“朝廷不是送來最新研發的火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