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如果朕猜的沒錯,應該是黃台吉的後宮女眷和八旗核心家眷。”
“是的,從清寧宮密道逃走的是黃台吉的大妃哲哲,她帶著後宮數位嬪妃,外加黃台吉幾個幼子出逃。”
“嗯,此事暗衛追蹤到去向後,直接出手截殺,所有餘孽一個不留!”
“臣遵旨。”
田荊說完後,燕客接過話補充道:“皇上,燕青在朝鮮傳回緊急情報,建奴在朝鮮的軍力撤走後,倭人趁機作亂,已經占據朝鮮五個道府。”
朱由檢聞言,心中再次泛起殺意。
倭國這個國家,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一旦鄰居出現問題,便會大舉入侵。
“告訴燕青,暗衛控製的力量先不要動,等朕的消息,先讓倭人在朝鮮蹦躂幾日再說。
另外,大軍先休整一段時間,等待軍需補給。”
“是!”
“報!陛下,袁閣老發來急奏,請您早日歸朝。”
朱由檢接過奏疏,打開看完後,原本擊敗建奴的喜悅被衝淡。
袁可立發來的奏疏內容很簡單,國內大旱,糧食庫存危急,甘肅,陝西,山西,北直隸,河南數省情況危急!
“陛下,沈陽已複,我軍有近二十萬精銳在此,逃走的建奴餘孽短時間內翻不起什麼大浪,朝政為重,您可先行回國,臣在此領兵駐守,等待皇命。”
秦良玉拱手說著,出言勸諫。
大軍收複失地,並不是殲滅敵人,收複城池就完事了。
收複失地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最為急迫的是加強軍事控製和肅清殘敵,並逐漸恢複基本秩序,建奴統治遼東多年,沈陽城內的建奴被清除,城外的鄉間或多或少還有建奴人或者趁亂逃走的殘敵,這些人不清理乾淨,未來就容易對鄉鎮形成不小的威脅。
而且遼東如此廣袤的土地重歸明土,所需的重建工作還有很多,例如政權重建與人事安排,經濟與民生基礎恢複,情報整合與戰略防禦,人口重整和經濟複蘇等許多繁雜的工作。
這些工作由軍隊進行短暫代替作為過渡沒問題,但長期就不行了。
“也罷,沈陽以北還有鐵嶺,開原兩處重城需要收複,等大軍休整後,秦愛卿可調集兵馬北上打下來,至於撫順關以東的建州女真核心區,海西女真故地和野人女真及黑龍江流域地區,等朕旨意即可。”
“陛下放心,建奴主力已經覆滅,鐵嶺,開原兩地即便有建奴,阻力也不大,臣複地後,第一時間傳捷報入京。”
“好,沈陽暫時就辛苦秦愛卿治理。”
第二日一早。
曹文詔率領第二軍團,袁崇煥率領參戰的遼東軍,護送皇帝禦駕啟程回京。
路上,朱由檢把袁崇煥和以祖大壽,吳襄為首的遼東將門首領叫到身邊。
“袁愛卿,此番建奴已經覆滅,朕接下來會下旨削減遼東軍人數,你沒意見吧?”
袁崇煥聽到皇帝詢問,趕忙抱拳行禮道:“陛下,身為人臣,此事當由陛下做主,如今建奴已滅,遼東軍人數龐大,每年消耗餉銀物資甚巨,陛下當著重處置。”
“嗯,經過遼西一戰和沈陽大戰,遼東軍諸部的表現朕都知道,正兵營和奇兵營的戰力雖不比禁軍,但在九大軍鎮中,戰力當屬第一;
援兵營和遊兵營在建奴進攻車營防線時,及時圍堵策應,表現都很不錯;
祖大壽統率的先鋒營從遼西至沈陽,展現出的作戰水準很高,按照現有的軍功製度來算,諸部都能有極為豐厚的獎賞。”
朱由檢說著,目光在袁崇煥身上掃過,隨後落在一側跟著的祖大壽等將門處。
“祖大壽,吳襄,你二人現在心中有何想法?”
二人聽到皇帝點名詢問,心臟咚咚直跳,他們一時摸不清皇帝的心思。
剛才還出言誇讚了自己,皇帝問自己啥想法?
“陛下,臣是明人,也是大明之將,當初在錦州陛下網開一麵,給我等戴罪立功的機會,臣現在心中沒有想法,願做陛下手中一劍。”
朱由檢看著祖大壽的態度,嘴角泛起淡淡的笑意。
“嗬嗬,不需緊張,朕非昏君,過是過,功是功,朕從來不會混為一談;
這樣吧,遼東將門所有家族,全部分家遷移至內地,先鋒營集體收編為禁軍,賜番號平遼軍,此番回遼東休整後,朕會命軍監局入駐,在你們忙完家族事宜後,全軍入秦良玉帳下聽命,如何?”
祖大壽和吳襄聽到皇帝所說,心中滿是喜色。
“臣謹遵陛下旨意。”
朱由檢看著二人,淡淡一笑,沒再多說什麼。
在原本的曆史中,遼東將門擁兵自重,搜刮民間財富,私吞糧餉做下不少惡事,但在自己看來,遼東將門在怎麼拉跨,也為大明守邊多年,有功,也有過。
而且祖大壽等將門世家拚湊的兩萬私兵,經過連番大戰,損失很大。
自己看過錦衣衛和袁崇煥呈報的戰報,兩萬人的隊伍在四方山損失七千多人,攻沈陽又損失近三千,在刨出傷兵後,人數不過萬。
僅憑著萬把人,壓根就掀不起什麼風浪,自己手中的禁軍隨便挑出來一軍,都能輕鬆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