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師傅,方科長給換了郵車,我們就知足了,沒有其他意見。”這是態度溫和的。
“唐師傅,我們有手有腳,有困難能自己克服,不給組織添麻煩,你說是吧?”這是綿裡藏針的。
“唐師傅,你是覺得我們覺悟低嗎?”這是擼袖子要動手的。
……
唐植桐聽後,沒有覺得挫敗,反而很欣慰。我們的宣傳陣地沒有丟,也正是有了這麼一群可愛的人,各行各業才有了長足的發展,為以後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欣慰歸欣慰,感慨歸感慨,工作歸工作,該做的還得做。
方法總比困難多。
接下來,唐植桐的目的不變,但轉變了策略,從語言表述上進行調整。
“人民群眾的通信需求在增長。對,您今天能克服,明天能克服,明年呢?後年呢?耽誤了誰算誰的?”
“方科跟上麵申請了郵車,既減輕了大家現在的負擔,也能鍛煉大家的能力,滿足了日益增長的群眾需求,這叫長遠!但同樣從長遠考慮,以後信件會越來越多,分揀不及時,耽誤了人民群眾的信件怎麼辦?現在做這些同樣也是為長遠考慮啊,怎麼能不配合呢?”
在唐植桐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哪怕當時不能給建議的,也答應回家認真考慮這件事,下次給唐植桐回複。
忙活了一天,唐植桐在下午臨近下班的時候去了食堂。
“唐師傅,您來了。”押運科食堂一天三頓有人值班,但高峰隻有中午,下午人很少,隻為那些押運歸來晚的押運員備餐。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