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芝麻和糖產量都有限,所以周村燒餅妥妥的屬於好東西。
之所以說眼下最有名,是因為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周村燒餅作為獻禮敬獻過,還收到了感謝函。
齊魯大地也有其他不少地域特色的燒餅,在周村燒餅麵前並不遜色,隻是因為保質期、口感等原因,更適合趁熱吃罷了。
按照當地的語言習慣,唐植桐爺爺做的麵食不能叫燒餅,而應該叫“火燒”。
燒餅和火燒是有區彆的,燒餅隻烤一麵且一般帶有芝麻,火燒烤兩麵且一般有餡或瓤。
後來兩者慢慢的就沒有那麼大差彆,混著叫的情況挺多。
在眾多的火燒中,濰坊肉火燒、博山肉火燒、萊蕪油酥火燒名氣稍微大一些。
濰坊火燒中,最知名的是老濰縣肉火燒,也叫城隍廟肉火燒,皮酥餡嫩、香而不膩。
配上當地特色的活樂,趁熱吃,彆有一番滋味。
比起濰坊肉火燒來,唐植桐更喜歡吃博山的肉火燒,因為烤單麵,帶有芝麻的緣故,也叫博山肉燒餅。
博山肉燒餅以焦莊燒餅為代表的,皮薄酥脆、外麵一層芝麻,餡兒是純肉和蔥,使用傳統的焦炭爐子烤製,烤熟後出爐時香氣能散發很遠。
剛烤出來的燒餅配上一碗熱乎乎的糝湯,那滋味甭提有多棒了。
雖然博山肉燒餅也有禮盒裝,但涼食味道不對,哪怕是加熱後,滋味也不如剛出爐的好吃。
也許是上輩子的童年飲食印跡,唐植桐最饞的還是萊蕪油酥火燒。
萊蕪火燒最開始都是素的,隻有麵瓤,沒有餡,後來隨著飲食的融合,才慢慢有了帶餡的,而且名稱也從“萊蕪油酥火燒”變得五花八門起來。
有的叫萊蕪油酥燒餅、有的叫宮廷燒餅、還有叫皇家燒餅的。
叫啥不重要,能不能獲得老餮的認同才重要。
正宗的萊蕪火燒是起酥的,一圈一圈、一層一層的酥皮,一口下去,掉渣。
生活好起來時候,這油酥火燒肯定不是乾吃的,要配點湯湯水水。
唐植桐認為與油酥火燒最配的是羊湯,有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
雖然一般的羊湯店都會有火燒或者油餅出售,但老餮一般是從自己認為口味不錯的火燒店買上兩個,用方便袋拎著去自己認可的羊湯店。
跟老板要上一碗羊肉湯或羊雜湯,加上一勺羊油、或幾勺辣子、或額外加份羊腸、羊腦,然後美美的吃上一頓。
冬天來上這麼一頓,渾身熱乎,夏天來上這麼一頓,更是渾身冒汗,冒汗後就一個感覺――通透舒坦!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