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老家那邊的傳統,客人上門了,你不招待一下,是件非常失禮的事。
夏染偷偷從空間拿了些筋頭巴腦和幾根豬肋排出來,稍微的熱了熱,清蒸了條魚,主食就是夏染炸的油餅。
“嘗嘗吧,看能不能吃習慣,這是我老家過年期間招待客人的習俗。”夏染用公筷,給這娘倆一人夾了塊大骨頭到她們自己的空碗裡。
“好好好,我自己吃,自己吃,已經非常豐盛了。”
用肉骨頭招待親戚,也是西北那邊的習慣,那邊的人們會在年前,把一整頭豬的所有骨頭包括豬腿和各種內臟等分批全部煮熟。
等來親戚的時候,從缸裡或者大盆裡撈幾根出來,放在肉湯裡再熱一熱就可以上桌吃了。
一般從初四就開始斷斷續續的走親戚,有些是從初二這天正式開始的,每個村子還不一樣。
大多數從初四開始,是因為初三這日晚上,需要把年三十這天請回家過年的各位老祖宗們給歡送走。
才表示這個年算是徹底過完了,才能開始正式走親戚。
有些地方是初二這日就把祖先們給送走了,所以從初二開始,已經有外嫁的姑娘會選擇在這一日回娘家,順便送送祖先們。
因為送走時會燒大量的紙錢,希望祖先們在未來的日子裡不缺錢花,這也是當地人的美好祝願。
先撇過祖先們能不能真的花到這些錢吧,就這邊的人的這些做法還是特彆讚的和值得推廣的。
忘了聽誰說過一句話,死亡不是一個人的終結,被遺忘才是。
能被後世祖孫們每年請回家跟著一起過大年,甚至連吃帶拿的,這麼一想,好像死亡也沒有那麼可怕。
下麵都是自己的熟人,怕什麼?
請祖先跟後人們一起過大年這個活動,也是這裡的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每年都如此,這也是這塊土地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過年的這幾天因為有祖宗在家,所以桌子中堂前的香是晝夜不斷的,蠟燭也是需要晝夜都燃的。
正式的祭拜是一日三次,分早中晚,每次都是用香、表、紙錢、香酒茶這幾樣祭奠,而且是需要作揖磕頭的。
在這幾天內家裡的飯熟了,人是不能先吃的,必須把第一碗飯先供給桌子的中堂前,等祖先們用完之後人才能吃。
算是對先人們的一種思念和緬懷吧。
當然,給祖先們供飯的時候是不能忘了灶王爺的,有些地方還得供土神,這個看習俗和傳承。
像初四這天,家族大點的,親戚多點的,一天甚至能招待十幾波客人,不若提前把肉煮好,等客人上門了再開始做,那就黃花菜都等涼了。
要說,西北那地方在這個方麵特彆的講究,也特彆的認死理,哪怕家裡在窮,親戚來了一定會拿出家裡最好的東西招待的。
有種窮舍得的那感覺。
那地方講究一個來者是客,哪怕你是陌生人,來家裡打聽點其他事。
該端吃的端吃的,該上茶的上茶,一點也不含糊,也不存在舍不得,好像是種傳統與習慣,祖祖輩輩就是這麼傳下來的。
喜歡黑蓮花穿成重生者後,徹底癲了請大家收藏:()黑蓮花穿成重生者後,徹底癲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