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觀想參詳《道德經》,聖人老子於第六十七章中,以深邃的智慧,向修者闡述了“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三寶之重要性?。
所謂慈愛為勇?,即是慈愛能激發真正的勇敢,而非一個人的魯莽。以慈愛之心去麵對世間萬物,無論是戰還是守,都能獲得勝利與堅定不移的信念。
而儉樸是寬廣的修行基石。舍棄奢靡,追求簡約,才能讓一個人的內心寧靜致遠,使身內體外之萬物,得以自由發展,影響力更加廣泛?深厚。
修者不敢為天下先,並非怯懦德行,而是一種謙卑與智慧存在。與世無爭,不爭不搶,自得深厚福源,反而能成為領袖眾生的人物,實現更加長遠的衍生與發展?。
修者對此章深刻解悟,自能體會到,修心養性不僅僅是個人修養的提升,更是對世界和諧平安的貢獻。
修行在個人,卻應秉持這三寶之意,以慈悲、儉樸、不爭之心,麵對世道紅塵生活中的挑戰,便能無往而不勝、無堅而不摧?。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曰:“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其中之意是“世人都說我之道太大,簡直難以想像為何物。正因為道大,才不可具體出像什麼。
若能具體出像什麼,道早就藐小了。我有三件寶貝,持守不渝。一是慈愛,二是儉樸,三是不敢爭強好勝,為天下人之先。慈愛能勇敢,儉樸能擴增,不與人爭強好勝,能為人師長。今世上之人,多失了慈愛隻剩勇敢,失了儉樸唯隻追求擴增,失了謙卑隻顧去爭搶為先,這離死亡就不遠了!慈愛,用來征戰就是勝利,用來退守必然堅定不移。天道要拯救的,必然會以慈愛來護衛守護。”
傳說大東方地界,時空長河裡,那姬家周王朝的時候,農曆十月初一,即是臘祭之日。
在這一天裡,周王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周王要祭祀,所用祭品就要提前準備好,而這些祭品從何而來呢!?自然是搜刮百姓而來。
每年九月初一,周王便下詔讓諸侯籌備祭品,九月初十之前必送到鎬京。正因為有了周王這道詔令,各諸侯國的官吏們便借機斂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這差事,多是由大小不一的稅吏去完成。
周宣王時期,離鎬京城外八十餘裡,有座翠華山,山裡住著一個獵戶,名叫思齊。
這思齊二十來歲,與雙目失明的母親喬氏相依為命。
思齊每日進山打獵,喬氏自在家中乾些雜活,母子二人的日子,雖過得十分清苦,卻也平靜安穩。
這一日,思齊由山中打來兩隻野兔。正要剝皮下鍋整弄來食,一個稅吏就闖了進來,說是國君有令,命每個獵戶家,三日之內上交金錢豹一隻,否則便以抗稅罪論處。
要知道,在姬周王朝,抗稅的罪過可不輕啊!那是要受“五刑”之苦的,輕則刺字發配流放荒涼野地,重則割鼻砍腳,五肢五體受儘酷刑極法。
稅吏宣畢王命,見灶台邊上放著兩隻野兔,二話沒說,一把抄了起來,提著兩隻野兔,大搖大擺地便走了!
稅吏一走,思齊就蹲在灶台邊上,歎起氣來。天好都不易獵,都這個季節了!金錢豹實在是不好打呀!
獵戶們都知道,金錢豹喜歡抓捕梅花鹿為食,可這個時候,天將入冬,梅花鹿都跑到終南山南坡上過冬去了!
然不好打也得去打了來呀!要不然就得受那“五刑”之苦。思齊歎著氣,罵了一通稅吏貪婪,奪了自己與娘親的晚飯。便是出門挖了一些野菜回來,下鍋熬了與母親糊口。
野兔被稅吏搶走了!娘倆個隻能吃這個充饑。不然又是一夜饑餓,難以入睡。吃完野菜,算是填飽了肚子,思齊躺下休息,準備養足精神,待第二天進山去,找尋金錢豹的蹤跡。
不大一會兒,思齊因勞累了一天,實在困倦,自就睡著了!其母喬氏卻始終沒法入睡。她在為兒子擔心呀!要是三天之內,打不到一隻金錢豹,兒子就要被稅吏給帶走,去受苦刑。兒子今年才二十多歲,尚未娶妻,若真被砍了雙腳或是雙手,以後可怎麼活呀!?喬氏想著想著,一雙看不見的眼中,禁不住就流下了淚水。
第二天一早,思齊背上弓箭,拿著獵刀獵叉就進山了!可他在山裡轉了一整天,連金錢豹的影子也沒有看到一星半點。他隻好垂頭喪氣地回了家。可明天稅吏就要來家收取金錢豹了!這可怎麼辦呢!?
當天夜裡,思齊躺下之後,那是怎麼也睡不著了!喬氏聽到兒子輾轉反側之聲,便是說道:“兒啊!你不要太著急,明日你再進山去,若還是尋不到金錢豹的蹤跡,午時你便回家來,為娘自會讓你獵到一隻金錢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