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陽光灑落在寶通縣由青石板鋪成的廣場上。
讓這座有著近百年曆史的縣城,煥發出了絲絲生機與活力。
廣場邊緣的張榜處,一則引人注目的公示。
仿若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麵。
很快這些消息就傳遍了世家望族,以及鄉鎮的地主豪紳。
平日裡用來張貼縣衙告示的張榜處,已經圍滿了形色各異的百姓。
不少人交頭接耳,紛紛議論起這條公示所帶來的影響和後果。
人群中有一個年逾古稀的老叟,他身形佝僂。
背上背著一個破竹編背簍。
背簍裡麵裝著少許他今日從山上剛剛挖掘的新鮮草藥。
草藥散發出陣陣淡淡的藥香。
老叟見張榜處人頭攢動,好奇地背著背簍走了過去。
“草藥李,今天又挖到草藥咯。”
一個認識他的百姓,笑著打著招呼。
老叟點了點頭,“今天運氣好,挖到了一株何首烏。”
“賣給濟世堂,又能夠買點糧食了。”
老叟高興地笑著,搓了搓還有泥土的雙手。
“說起這濟世堂,那胡神醫可真是厲害。”
“我有個親戚,病得隻剩下半條命,家裡都準備身後事了。”
“有人說送去濟世堂試試。”
“你們猜怎麼著,那胡神醫硬生生把人從閻羅王手中給搶了回來。”
“現在不僅吃得了飯,睡得了覺,還能下床乾家務活了。”
“咱們縣,有胡神醫,能活不少人呐。”
與草藥李打招呼的那中年人,頓時眉飛色舞地誇讚起來。
另個一人也點頭補充道,
“胡神醫收的診金還不貴,我還看到他義診。”
“那些沒有錢的苦命人,也有機會得到他的診治。”
“他真是天下少有懸壺濟世的神醫呐!”
周圍眾人聞言,儘皆點了點頭。
“聽說那胡神醫是咱們縣丞唐大人請來縣城,造福百姓的杏林高手。”
“你們想想,去年縣城打仗的時候,那些受傷的士卒都是送去了濟世堂。”
“要是胡神醫醫術不好的話,縣衙又怎麼可能如此信任。”
“你們說,對不對?”
“這位兄台說的好有道理。”
草藥李這時好奇地問道,“縣衙這是又頒布了什麼好政令?”
自從吳勉升任寶通縣縣令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