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斷地嘮叨:“騎摩托多危險啊,你這不是找事兒嗎?”
兒子年輕氣盛,自然對母親的擔憂不以為然,言語間不免有些衝撞。
在這次激烈爭吵中,情緒失控的母親,竟然指著兒子臉說:“滾!不掙錢光知道跟我要錢,以後彆再回來了,死外麵算了!”
這句狠話一出,兒子憤然離家,騎著自行車去上班了。
不幸的是,在途中他遭遇了一場嚴重的交通事故。
與一輛急駛的麵包車相撞,從此再也沒有醒來。
麵對突如其來的噩耗,這位母親悲痛欲絕。
她想起了兒子離家時,自己對他說出的那句狠話而悔恨不已。
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當時會說出,如此惡毒的語言。
事情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她依然無法原諒自己,無處釋解心中痛苦,病情也慢慢加重,現在幾乎處於瘋癲狀態。
福臨居士看著麵前這兩個人,心中不免產生了深深同情。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隻是隨便說說,能有什麼關係?
但事實上,有時候言語的力量,甚至比真實情況更具影響力。
語言,是有聲的思想,它具有很強的振波,能在一定場合下,吸引同頻事件,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
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烏鴉嘴”。
“烏鴉嘴”現象,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
當說出負麵話語時,無形中就在給自己和他人灌輸了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
這種暗示,會在潛意識裡生根發芽,導致我們在麵對問題時,更容易采取消極態度,進而影響到人的行為和決策。
長此以往,負麵事件發生的概率自然會增大。
“這種話,你這個當媽媽的,真的不該說。”
“我,我殺了我兒子,我是個罪人啊,兒啊,我真不是個東西啊!”
那女人忽然起身,蹲坐在屋裡的角落,一邊用拳頭捶打著自己胸口,一邊哭,一邊咒罵著自己。
她鼻翼翕動,呼吸急促,每一次抽泣,都像是在撕扯她內心傷口。
周圍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沉重的哀傷。
男人見狀,心中不忍,本能地想要上前製止。
他手剛伸出一半,卻被福臨居士輕輕擺手阻止了。
“讓她哭吧,罵吧,這樣反而對她更好。她需要宣泄,需要將心中悲痛和自責釋放出來。”
男人猶豫了一下,最終緩緩收回了手。
“她經曆了這麼重的打擊,如果不讓她發泄一下,對她來說,那才是真正的折磨。先不用管她,讓她自己穩住情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