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的任務說白了就那麼二種,分彆為護航與對敵,先說第1個,海運的便利與收益,相信大家應該都聽聞過一些。
如果到了戰時狀態,咱們家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我們將無法為商船提供足夠的護航力。
而這些載滿各種貨物的船隻,很可能在剛出了港口,駛出我們的軍事控製區後,就被等在外麵的敵人攔下,或者是被潛伏起來的潛艇或軍艦擊沉。
船毀人亡,與人船都被敵人奪走已是必然的結果,絕無例外的可能,這一點在s1,s2賽季時被腳盆雞,鷹醬,漢斯虎用事實證明了。
不過這個暫時先不要考慮,因為他的難度太高了”,說著李寧停頓了一下,仔細觀察周圍幾人的反應。
“這位同誌說的沒有錯,我們的造船業在國際上還是太弱了,或許有人覺得造船廠全力開動,肯定一下子生產大量的艦船。
可連戰爭時期都要講究經濟性,更彆說咱們處於和平時期,並且隨著反艦導彈的技術發展,靠數量影響質量的想法恐怕是…”
另一位海軍出身的副軍級大校,非常中肯的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所以我們要明確現在最緊迫的方麵,進行特殊化的研究和發展”。
“我們海軍現在最迫切的需求是反艦,反潛,防空,說句不是很好聽的,鷹醬他們但凡派過來一個航母編隊,我們海軍就算是拚死出擊,估計也隻能打個五五開。
可這樣的航母編隊,大洋對岸的鷹醬有好幾個,還沒有算上那些處於封存狀態的軍艦。
如果大規模的戰爭爆發,他們再將這些備用的軍艦啟動,這仗都不用打了,鷹醬注定不會失敗,頂多像幾十年前那樣簽個停戰協議”。
隨著海軍大校的話音落下,不少人的精神仿佛被潑了一盆涼水般,瞬間低落下來。
“海軍有沒有填海造島的想法?”
李寧看了眼手表上顯示的時間,發現休息時間還上下接近5分鐘,便饒有興致地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填海造島,同誌,你沒開玩笑吧!”
一位來自於中科院的專家,滿臉問號的問道。
現在還處於20世紀末期,兔子基建狂魔的稱號雖然已經存在,可說到底與國外依舊有著較大的差距,特彆是在大型工程機械上。
這個差距還不隻是機械方麵的差距,而是成體係的落後,發展其實說白了就是需求所造成的產物。
比如說挖泥船,這東西除了用於填海造島之外,也有些其他的用處。
問題是除了像填海造島這種大工程,需要進行獨立研究,生產,製造之外,其他用途都能用彆的機器湊合完成,完全沒有單獨造艘挖泥船的必要。
說直白點就是沒有性價比,並且自己研究的費用太高,哪個國家偶爾有需求了,直接找有此裝備的國家租借一套,屬於是現實版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
當然這裡麵也有很多的技術因素在內,不單純是生產製造的問題,在大海之上填海造島,可比在海邊和湖中進行作業的難度,高了不止一倍。
毫不客氣的說,平時幾米高的海浪都是小事,十幾米的大浪非常常見,時不時還得麵對海嘯,地震,暴風雨等破壞力極強的自然災害。
如果填海的速度慢了,固定技術差了,越南猴子的例子就擺在麵前。
所以裡麵的技術難度不是一般的高,而它們又都是兔子家始終沒有踏足過的領域。
其實想想也好理解,黃河,長江都沒有治理好,連生存,吃飯都是問題,誰還有那個閒心和資源去搞海上的東西?
當然現在沒有,不代表著國外也沒有,在藍星上有許多國家都靠近海邊,甚至是整個國家壓根就是個島。
隨著全球平均氣溫的不斷升高,南北極冰川不斷融化,海平麵緩慢上升,許多國家如果不想辦法的話,幾十年後徹底的從地球上消失,並不是一句口嗨那麼簡單,而是現實的情況。
在生存危機下,所有組織的效率都非常的高,比如說歐洲靠海邊的那些小國,既有經濟能力,又有現實的需要,發展這方麵的技術簡直是輕而易舉,且沒有任何人能夠反對。
有了前人在前麵開路,後人走起來或許並不順利,但有了準確的目標,至少不會像隻無頭蒼蠅那般到處亂撞。
“同誌,我沒有開玩笑,這是一個比較輕鬆使能達成海軍,目前大部分作戰要求的方案。
航母說白了就是個海上移動機場,我們直接在海上造一個陸地機場,或許它無法進行移動,可它的體積更大呀!
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長度,在達到300多米,400米就到頂了,可陸地上在機場卻沒有限製。
隻要地形狀況允許,彆說3千米長的機場跑道,哪怕是30千米長的跑道,相信交給民間的施工隊,他們都有能力修出來。
這裡麵唯一的問題是成本,需要翻幾倍的成本,不是技術問題。
而且航母能被炸爛,你見過哪個跑道也能被炸爛的?鷹醬就算把氫彈拿出來,能將小島給炸沒嗎?答曰:不能。
所以隻要咱們能建好,定期進行維護,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不沉的超大型航母,約翰牛在s2賽季時,想用木屑和冰塊造的冰航母,都比它要小的多。
並且陸基戰機永遠比艦載機要強,幾乎是成為了軍事裝備上的定論,還有大家彆忘了,陸地都出來了,為什麼不能將陸基雷達給搬上去呢?
我相信陸基雷達的功率,肯定比軍艦上的雷達功率要強,因為它不需要考慮體積和能量來源問題。
有了遠程警戒雷達,那將陸基遠程防空導彈,遠程的反艦導彈挪過去,我想也沒有什麼問題嗎!
甚至未來我們將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井,也建在機場的地下也未嘗不可,那樣的話可以完美的解決,我們洲際導彈射程較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