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好了,我姓聞,你叫我聞處長就可以,今天晚上會議結束後,去外麵草叢裡的那個小亭子裡見麵”。
說完,這位平時無論走到哪裡,都是風光無限的海軍少將腳底生風,以最快速度重新回到了會議大廳。
說起來也巧,他主管的工作內容就是海軍軍事項目的建設,也正因此,他更加清楚這裡麵的難度,風險,以及最終的收益。
毫不客氣的說,這事兒但凡能辦成了,他肩膀上的痘痘指定能再加一顆,級彆也能從原先的正軍級,正式踏入到副大軍區級。
退居二線後,級彆提升為正大軍區級,成為一名肩扛三枚金星的海軍上將都不無可能。
除了增加自己的權利和地位之外,他的名字也一定能寫到海軍的發展史上,並且占據一大張篇幅。
等百年之後,或許沒有幾個人還記得他這位上將,可但凡有人登上海上新建的人工島,必然會有專人向他們介紹,曾經擔任填海造島項目的總負責人是誰。
流芳千古屬於是,也就是現在不知道上級感不感興趣,否則聞處長指定會想方設法的,在今天就將李寧這個陸軍軍官給撬到海軍去。
至於所需要的流程與手續?後麵再進行補辦吧!哪怕有人拿這事兒在會議上公開批評自己也認了。
相信此事兒李寧也不會拒絕,畢竟在陸軍中提出填海造島的想法,頂多會獲得上級一句誇獎,可到了海軍就徹底的不一樣了。
光這一個功勞,就足夠一名普通的軍官吃到大校,退居二線後給個將星幾乎是妥妥的。
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會議裡,聞處長都聽得心不在焉,隻等著最後主持人宣布結束,便趕緊帶著李寧去一趟海軍司令部,商議一下能讓自己名列史書的計劃。
一轉眼時間來到了傍晚,原本美麗的夕陽變成了背景板,照耀著離開會議廳的眾多人員,可惜沒有一個人去欣賞,所有人都在那裡一邊思考今天會議上的內容,一邊低頭走路。
原來就在會議結束前的30分鐘,關於如何打擊航空母艦,驅逐艦,巡洋艦等大型軍艦的討論上,一位研究員突然異想天開,提出了使用彈道導彈來充當打擊武器。
其實這不是此想法的第1次亮相,早在s2賽季結束後,毛熊就發現自己的海軍力量很難在短時間內準上鷹醬,於是選擇了與眾不同的發展方向。
航空母艦這個海上霸主,被推到了主要發展方向之外,主攻力量改為了核潛艇,不過它想要打擊航母,其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畢竟從航母上彈射的飛機,其作戰半徑普遍高達幾百公裡。垂直起降的鷂式戰鬥機除外,它在垂直起降時作戰半徑僅有90多公裡)
而在五,六十年代的反艦導彈,還處於初期階段,發展前景或許是非常不錯的,可大家不能在這一個繩子上吊。
於是毛熊便率先提出了用彈道導彈攻擊航母。
李寧從後世穿越而來,自然也知道此方法的可行性,不過想要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首先在茫茫大海上,發現鷹醬家的航母編隊就是個難題,使用衛星也不容易找到。
好在兔子明確自己的情況,所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製定的標準縮小到了近海作戰。
相比於遠洋,近海搜索起來的難度要小上許多,尋找航空母艦的任務可以交於遠洋貨輪,潛伏起來的間諜,大型預警機,偵察機,以及提前在近海布置大量的間諜衛星。
之後還要麵臨發射後如何製導的問題。
反艦導彈的發展方向基本上就圍繞著兩個話題,一個是飛行高度的高低,另一個就是速度的快慢。
前者很好理解,受地球曲率影響,除非是出動航空母艦上的艦載預警機,否則光靠機載雷達會有一定的視野盲區。
反艦導彈飛行時高度越低,被發現的距離就越近。
至於後者在雙脈衝發動機提出之前,都是件很難解決的問題,導彈的動能通常都是發射後的幾秒,十幾秒內提供的,之後便是憑借著慣訊飛行。
具體可以看作為投擲飛鏢,剛剛脫手時速度最快,之後隨著飛行距離越來越遠,速度也開始緩慢下降。
而導彈發射的越快,飛行速度就會逐步的變慢。
問題是飛得越快的導彈,受到的風阻就越大,尺寸,重量,成本同樣也會變大,當然它的好處也是有的,那就是給敵人攔截的時間更短,突防成功的機會越大。
而反艦彈道導彈從目前來看,必然要舍棄掉前一項,主攻速度,也隻有速度這個賽道可以走。
在這個想法被提出來之後,眾多海軍,火箭軍,空軍,陸軍的將領都滿臉喜色,他們懼怕的不就是鷹醬的海軍嗎?
隻要能在開戰之初,將海軍給乾廢了,那剩下的陸軍還能自己踩著洗腳盆,從腳盆雞家裡遊過來?
至於空軍?你怕不是不知道太平洋有多大吧?
而且就靠近兔子本土的那幾處大型空軍基地,其裝備的先進武器裝備,或許戰鬥力並不弱,可麵對著殲10,殲11,蘇27等三代機,以及大量殲七殲八等二代機時也未嘗能占到優勢。
更彆說還有陸基雷達,陸基防空導彈可以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