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人來回一拜年,破費的並不多,也就是誰家孩子多占點便宜罷了。
其實這事說不重要也挺重要的,侯小歌記得前世村裡好幾家人經常為此吵架。
他們家孩子少,彆家親戚孩子多,年年拜年虧本,所以後麵努力生孩子,填平虧空。
自家拜完年,大伯兄弟帶著一眾小輩去沒出五服的五爺家拜年。
侯小歌跟在後麵,不多時院子裡嘩啦啦跪倒一大一片,最少六七十人。
侯小歌心想這麼多人,老爺子壓歲錢都快發破產了。?
領頭的不是大伯,而是比大伯年長的一位伯伯。
隻見齊高聲對老爺子喊:叔,給你拜年啦!您坐好,晚輩給你磕頭啦!”?
老人爺子正坐在椅子上,笑著點了點頭。
等磕完頭後,老爺子樂嗬笑著說道:“一說都有了,地上涼,彆磕啦!”?
?眾人齊齊高喊:“一年一次,磕一個吧!”?
這種磕頭儀式侯小歌感覺很有意思,心裡也很認同,這可以增加族人的凝聚力。
不過等磕完頭,發紅包是不可能的,每個小孩散一小把瓜子,成年男人則是一人發一支最便宜的香煙。
五服內族親磕完,可還沒有完呢!接下來要全族拜年。
就這樣,磕完五服以內的親族,一眾小輩們從村頭開始,一家一家開始磕頭拜年。
幾十戶人,磕完頭,好家夥,天都亮了,一個個膝蓋也磕的黃泥一片。
不過眾人都沒有不高興,一個個勾肩搭背,揣著滿兜子的戰利品,瓜子花生回了家。
拜完年,侯小歌總算是知道華夏為啥稱作禮儀之邦了,這就是傳承。
初一都是逛吃的一天,一個個吃完早飯窩了一覺後,開始走街串巷玩耍。
村裡孩子現在也多多少少都有了零花錢,一個個勾肩搭背,聚夥成團去了城門附近集市買自己習慣的吃食,鞭炮。
當然也有勤快的,像羊娃等不少家庭,一大清早拜完年就扛著冰糖葫蘆棒子去集市賣冰糖葫蘆了,畢竟過年生意好嘛!
過年這樣的日子按理來說可以持續到十五,但就是羊娃這樣的家庭帶壞了風氣。
好在南家溝現在也沒啥親戚可走,最多就是村外的幾十戶親友了。
所以等初二村裡作坊開工後,一個個也都被錢燒的忙活了起來。
畢竟還是那句話,過年錢好掙。
就這樣,馬家溝男女老少扛著冰糖葫蘆棒子,端著山楂雪球匣子在長安城附近起處吆喝叫賣。
不到初十,村裡除了公家作坊,所有村民家的貨都賣了個精光,算是消停下來。
當然,每家每戶這幾天也最少也都賺了過去大半個月都賺不到錢。
“大伯,村裡娃娃們都閒著,不能一直這樣,現在村裡也有錢了,能不能辦個學校啊!”正月十一這天,侯小歌來到村公窯找大伯說道。
喜歡穿越1942有空間請大家收藏:穿越1942有空間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