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需與道兄道彆了。」
「彆的話也不必多說。林道友成真得道有望,未來還長,此地離京城也不遠,有的是機會見麵。」青玄道長對他們行禮,「各自保重。」
「道兄保重。」
「道長保重。”
兩人亦是對他行禮。
當天下午,一行人便出城而去,唯有青玄道長一人留在這裡,站在原先廟宇的廢墟旁目送他們。
走到小河邊時,潘公就已現身,
隨即幾人沿著官道走到魏水河邊,上了龍船,便又無風行船,直回京城。
若說那日乃是深夜,看見的人不多,今日便是白天,過了錦屏縣後,河邊常有釣叟垂釣、漁翁撒網,又有貨船客船在魏水河上來往,有文人站在船頭配釀詩意,有友人坐在船中飲酒相談,又有貴人坐在樓船中聽曲賞舞,不知妖怪作亂,不知天下興亡,也知曲調悠揚舞姿曼妙,卻忽然見得一艘龍船無風而動,在水麵上疾行如飛。
船頭站著道人,除妖歸來。
京城的百姓在等待。
聚仙府的奇人在觀望。
唯有樊天師在城外設壇,日夜焚香,據說乃是為前去錦屏縣除妖的眾人請神相助。
中間倒也有些插曲。
因錦屏縣百姓混進京城,在衙門前與宮門前下跪懇請之計,妖怪侵占人間城池一事已在京城鬨得沸沸揚揚,不知傳了多少人的口耳,入了多少人的噩夢,又不知記入了多少人筆下文章,甚至已經進了縣誌。
而後樊天師在城外請神除妖,不必說,自然引得許多百姓前去圍觀。
就連皇帝也曾親自出城,去向樊天師問及妖怪與天下事。
與此同時,觀星宮也在城中宣揚自己請神退妖一事,樊天師在城外山上設壇做法,也是告知京城百姓,此事可不止觀星宮在想辦法,還有自己在這裡日夜做法,更有人親身前去了錦屏縣。
尤其是後者。
當老皇帝礙不過輿論民心,前來問及他時,他便正好以言語與觀星宮相爭,免得什麼功勞都被觀星宮給占了。
這是他的本領。
到第二天時,龍船回到渡口,在碼頭許多人的注視下,放下一批驚魂未定的百姓,來自錦屏縣。
京城百姓好奇而又關心,詢問之下,這才得知,他們竟是被妖怪變成鴨子,本來要由河邊趕往西北,幸而被聚仙府與真鑒宮的道長所救,其中一位林真人派遣河神推船,護送他們離開,來到這裡。
陷落的城池,吃人的妖怪,還有將人變成鴨子的法術,當即在京城引起一片嘩然。
與此同時,在此事中,聚仙府幾位奇人高人與真鑒宮幾位道長的名聲徹底壓過觀星宮。
觀星宮繼續宣揚。
樊天師依然做法。
而他在此做法也不全是表麵功夫樊天師知曉聚仙府中還有一位天師,姓南,被人稱為南天師。
彆人可能不知這位南天師的底細,可他卻知道,這位南天師多半是和自己一樣,並沒有任何法力,也不是什麼九天神仙在人間的代言人。
可這位南天師為何能請下神靈?他又為何敢去西北與豹王對峙?
這是這位南天師和自己不同的地方。
世間但凡正確的祭祀流程、請神科儀,都是九天正神自己定下的,無論誰來做,無論是否有法力有修為,本身就能通達到神靈那裡,而這位南天師便是用這些祭祀流程拜神科儀,拜會神靈,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先禮後兵,神靈不來,便侮辱責罵。
若神靈再不來,他甚至會命人去各地砸毀這些神靈的廟宇塑像。
而以樊天師的眼光來看,這位南天師一身正氣,從不如自己一樣吹噓掩飾自己,欺騙百姓民眾,甚至可能這一生也沒做過一件壞事,這樣的人在傳聞故事中,都是神靈狐仙也要敬重的,因此但凡有德行的神靈,都拿他沒有辦法,並不公直的神靈,也難以找到攻計他的地方。
加上他做的事情也並不出格,從來先禮後兵,所以這些正直的神靈要麼聽勸,下來幫忙,收獲香火供奉,要麼被砸了神像,也隻能認了。
到了後來,南天師名氣漸大,就算不正直的神靈也不敢明著對他如何了。
樊天師很難效仿這位南天師的。
不過今日他神壇之上所供奉的神像,卻是當初他行至西北之時,見有大妖作亂,偶然躲入一間破廟,見到幾尊殘破神像,對其上香祭拜、祈禱除妖的唯一一尊還算完整的神像。
泥塑神像,色彩脫落,表麵斑駁,看不出是誰,可正是那天夜晚,大妖搜山吃人。
到了廟前,劍光一閃,妖怪伏誅。
有百姓見到這一幕,傳開了傳說。
樊天師不知有沒有用。
連著祭祀幾天,山下看他的百姓換了一波又一波,觀星宮也在竭力安撫民心,吹噓乃是自己請神退妖。
就在這時,有傳聞飄進了樊天師的耳中
—
龍船又回到了京城渡口。
有道人高人下船,帶了一顆巨大的狼頭,隨著驢馬,穿過熱鬨的碼頭,一路進京。
沿途百姓皆震撼不已。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