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糧食僅夠黑山軍大概五天所用,如果省一省,最多能撐住10天。
如果黑山軍想要反悔,並州軍隨時可以斷糧。
“糧食不夠呀!”一名黑山軍首領不安的喃喃自語。
“已經不錯了,並州軍不可能一點都不防備我們!”另外一名黑山軍首領聽到之後開口說道。
並州牧顧衍已經遵守承諾,送出糧草。
黑山軍各部開始輪流下山。
第一批下山的是已經被並州軍圍剿的各部家眷。
天剛破曉,五千多人的隊伍在山口集結。
老人、婦女、孩童站在一起,臉上寫滿了忐忑與期待。
一些青壯士兵全副武裝,保持著最後的尊嚴。
讓他們驚訝的是,並州軍不僅沒有繳他們的武器,反而提供了數百輛大車和健壯的牲口。
更令人意外的是,每家每戶都領到了足夠十天食用的口糧。
“我家君侯言道,遷徙之路辛苦,不能讓諸位挨餓。”負責交接的並州官員如是說。
帶隊的首領皺著眉頭,他仍然不敢完全相信這番善意。
“為何如此大方?不怕我們半路逃跑嗎?”他忍不住問道。
並州官員微笑道:“哈哈,你們能逃到哪裡去?各地不是旱災就是蝗災,並州雖然也受災,但新修水利捕殺蝗蟲,已經是一片樂土!”
“君侯曾言,諸位若能安居樂業,便是大漢之福。”
隊伍緩緩啟程。
許多人回頭望向生活多年的太行山,眼中滿是不舍與迷茫。
太行山並不是他們最初的家園。
但離開太行山之後。
他們此生恐怕再也沒有辦法回到冀州的老家。
一位老者緊握手中的拐杖,低聲對孫子說:“不管去哪裡,能填飽肚子就好。”
接下來的日子裡,黑山軍各部依次下山。
每一批人馬都受到相同的待遇。
充足的糧草、可靠的交通工具,以及並州軍的禮遇護送。
這種前所未有的善待,漸漸軟化了黑山軍心中的戒備。
最早一批遷徙的黑山軍抵達指定地點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成片開墾好的農田在初夏陽光下泛著嫩綠,規劃整齊的農莊裡,房屋嶄新,水井寬敞。
每家每戶門前都標有木牌,上麵清楚寫著分配給誰。
“這真的是給我們的?”一位老婦人顫抖著手,摸著門前寫有自己姓氏的木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負責安置的官員點頭微笑:“正是。君侯特意吩咐,要給各位最好的安置。這裡的田地已經開墾,諸位隨時可以開始耕種!”
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
許多人當場跪地痛哭,這對於長年在山中艱難度日的他們來說,簡直如同夢境。
帶隊的首領環顧四周,內心的最後一絲疑慮也消散了。
他抬頭望天,仿佛看到了久違的希望。
類似的場景在各處安置點上演。
每一批下山的黑山軍都發現,等待他們的不是懲罰和歧視,而是新生活的開始。
那些年富力強、有意繼續從軍的人被編入軍屯。
他們保留武器裝備,每月接受係統訓練,成為並州的新兵源。
無意從軍的則被安置在農屯,專心耕種。
喜歡三國:多子多福,開局燕雲十八騎請大家收藏:()三國:多子多福,開局燕雲十八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