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永定河三家店至盧溝橋段比北京城內高20米,永定河決口就會危及北京城。
永定河左岸三家店至盧溝橋河段的堤防是抵禦洪水,扞衛京城安全的重要工程,自古以來曆朝曆代十分重視。
永定河自金代開始,曆代政府均在河床兩岸進行大規模的河道治理。其中有重大影響的有元代郭守敬的治理永定河、明代李庸修築堤壩、滿清康熙治水等。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上遊修建了冊田、友誼、官廳三座大型水庫以及下馬嶺、下葦甸梯級電站,下遊設置了永定河泛區、三角澱以蓄洪滯洪,開挖永定新河入海河道,基本解決了洪澇問題。
永定河河上的盧溝橋,始建於南宋,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自古為京南門戶。盧溝橋為石造聯拱橋,有橋墩10座,共11個橋孔。全長267米,中心主橋跨度22米,寬75米。
當朱由校站上盧溝橋,心情非常激動。
盧溝橋作為中國軍隊反抗日本侵略,反抗帝國主義打響第一槍的地方。朱由校來到這個時代,以後將不會再有小日本入侵、八國聯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這些事發生。
盧溝橋往北幾公裡的石景山,是現代著名的首鋼。
首鋼的前身為1919年段祺瑞籌建的龍煙鐵礦公司石景山煉廠,日生產鐵250噸。七七事變後,日軍霸占了石景山煉廠,改名為石景山煉鐵所。
日本投降國民黨接管後,改名為石景山鋼鐵廠。至1949年,30年累計產鐵28萬噸。解放後首鋼獲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中國第一座側吹轉爐,結束了首鋼有鐵無鋼的曆史。
永定河河水泛濫成災,嚴重威脅京城安全。若京城被淹,將嚴重影響大明形象,嚴重影響大明國威,嚴重影響大明國運,永定河必須徹底治理永定河。
永定河出山口三家店規劃修建一座中型水庫,控製河水流速。
三家店水庫規劃為京城自來水水源地,在京城全麵推廣自來水的應用。建設大明第一座水力發電站,進行水力發電研究,全麵啟動大明的電氣革命。
永定河出山口三家店至盧溝橋下遊兩岸長約40公裡、寬約1公裡,總麵積約12萬畝的土地全部征用,規劃為永定工業園區。
永定工業園區綜合礦場、原料、道路交通、運輸工具、動力、環保、成本等因素,先做個樣板,然後在各地進行複製,開啟大明工業發展時代,帶動大明各方麵的整體發展。
建設工業園區最大的問題是交通運輸和動力,如果基礎條件不足,貿然發展,成本就會很高。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出廠成本太高,老百姓消費不起,就會導致工廠破產。不僅不能促成工業發展,反而讓投資者膽怯,製約大明的工業發展。
如果無序發展,不考慮規劃、環保,必定造成重複建設以及嚴重的汙染,這是對子孫後代不負責任,對曆史不負責任。
現代社會的工業化,造成的環保災難,曆曆在目。人們花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也回不到青山綠水、無汙染的年代。
這個時代多好,沒有工業化,沒有任何汙染,空氣清新、河水甘甜,所有的食品都是無汙染無添加的綠色食品,連老鼠肉都是美味。美女都是貨真價實的,不摻任何假水。
交通運輸方麵大力修建道路,推廣使用四輪馬車。
動力方麵在這個沒有蒸汽機、內燃機、電力的時代,最經濟適用的唯有水力。水力利用方麵,研發大型水車。
水車是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外形酷似古式車輪。輪幅直徑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十米以上,可提水高達15至18米。輪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輪軸,以及比木鬥多一倍的橫板。一般大水車可灌溉農田六、七百畝,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畝。
水車省工、省力、省資金,是古代最先進的灌溉工具。水車的曆史可追溯到東漢,至明代發展到頂峰,著名的蘭州水車由蘭州人段續於嘉靖35年(1556年)始建,至20世紀,上至青海貴德,下至寧夏中衛的黃河岸邊共有水車350多輪,蘭州成了世界上真正的水車之都。
水車的輪軸采用新式軸承,經過簡單改造,隨著水車不停的旋轉,結合齒輪的調整,輔助其它機械設備,就可以提供出源源不斷的動力。
因為利用水力,工業園區的選址非常有局限性,必須建立在水流充沛的河道附近。但靠近河道,非常容易汙染河流,環保方麵必須高度重視。必須製定嚴格的汙水處理以及相應的環保措施,才能儘最大可能避免汙染環境。
經過嚴謹的研究,永定河東岸規劃為輕工業園區、西岸規劃為重工業園區。
40公裡的河道兩岸規劃修建河堤。河堤采用水泥砌築技術修建條石或混凝土擋土牆。修建河堤時,清理河道淤泥,疏浚河道。建設導流渠,為水車提供動力。
河堤上每100米建造一座直徑10米的大水車。水車日夜不停的旋轉,為河堤邊上的工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