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陶謙在府中設宴,款待劉備、蘇羽等人。酒過三巡,陶謙忽然起身,對劉備道:“玄德公,我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徐州雖暫得安寧,但周邊諸侯虎視眈眈,我實在難以支撐。玄德公乃皇室宗親,又有雄才大略,若肯接管徐州,我願將徐州牧之位讓與你。”
劉備聞言,大驚失色,連忙起身推辭:“使君萬萬不可!備乃外鄉人,蒙使君收留,已是感激不儘,怎敢覬覦徐州牧之位?”
蘇羽也起身勸道:“使君,玄德公所言極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使君春秋鼎盛,還請繼續主持徐州大局。”
陶謙歎了口氣:“我意已決。玄德公不必再推辭了。”
劉備還是堅決不肯接受,陶謙無奈,隻得暫時作罷。
宴席散後,劉備回到住處,對蘇羽道:“先生,陶使君為何突然要將徐州牧之位讓給我?”
蘇羽道:“玄德公有所不知。陶使君此舉,一來是真心敬佩玄德公的仁德與才乾,二來也是為了徐州的安危。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恐難保住徐州,而玄德公是他眼中最合適的人選。”
劉備沉吟道:“可我終究是外鄉人,若接管徐州,怕是難以服眾啊。”
蘇羽道:“玄德公不必擔心。陶使君在徐州威望極高,隻要他出麵支持玄德公,徐州的官員和百姓定會信服。況且玄德公這幾日招撫黃巾餘黨,已經贏得了不少民心。隻要玄德公接管徐州後,施行仁政,善待百姓,定能穩固徐州的局勢。”
劉備點頭道:“先生所言有理。隻是我心中仍有顧慮。”
蘇羽道:“玄德公不必急於做決定。此事關乎重大,可從長計議。”
接下來的幾日,陶謙又多次提及讓賢之事,劉備始終不肯接受。陶謙見劉備態度堅決,隻得暫時放下此事,但心中已有了打算。
這日,陶謙忽然病倒,臥床不起。劉備聽聞此事,連忙帶著蘇羽前往探望。
來到陶謙的臥房,隻見陶謙麵色蒼白,氣息微弱。見到劉備,陶謙掙紮著想要起身,劉備連忙上前按住他:“使君安心養病,不必多禮。”
陶謙握住劉備的手,眼中滿是期盼:“玄德公,我怕是不行了。徐州的安危,就拜托給你了。你一定要答應我,接管徐州,保護好徐州的百姓。”
劉備見陶謙病得如此嚴重,心中十分不忍,含淚道:“使君放心,備定會儘力保護徐州的百姓。隻是這徐州牧之位,還請使君另擇賢能。”
陶謙急道:“玄德公,除了你,再也沒有人能擔此重任了。若你不肯答應,我死不瞑目啊!”
蘇羽在一旁勸道:“玄德公,陶使君一片赤誠,你就答應他吧。”
劉備猶豫再三,最終還是點了點頭:“使君放心,備答應你,接管徐州。”
陶謙見劉備答應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隨後便溘然長逝。
劉備悲痛欲絕,為陶謙舉行了隆重的葬禮。葬禮過後,徐州的官員和百姓都紛紛勸劉備接管徐州牧之位,劉備推辭不過,隻得應允。
就這樣,劉備正式成為了徐州牧。他上任後,在蘇羽的輔佐下,施行仁政,減輕賦稅,鼓勵農耕,徐州的局勢漸漸穩定下來,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好轉。
然而,好景不長。曹操聽聞劉備接管了徐州,心中十分不滿。他認為徐州本是他囊中之物,如今卻被劉備奪去,於是便率領大軍,前來攻打徐州。
消息傳到徐州,劉備大驚。他知道曹操兵力強盛,自己根本不是對手,於是連忙召集蘇羽、關羽、張飛等人商議對策。
劉備憂心忡忡地說:“曹操大軍壓境,我等該如何應對?”
張飛性子急躁,大聲道:“大哥不必擔心!待俺率領一支兵馬,出城迎戰,定能殺得曹操片甲不留!”
關羽搖頭道:“三弟不可魯莽。曹操兵力遠勝於我,硬拚絕非上策。”
蘇羽沉思片刻,道:“玄德公,曹操來勢洶洶,硬拚確實不是辦法。依我之見,我們可以向周邊的諸侯求援。”
劉備道:“向誰求援呢?”
蘇羽道:“北海孔融與玄德公素有交情,且為人正直,定會出兵相助。此外,袁紹實力雄厚,若能說動他出兵,曹操必不敢輕舉妄動。”
劉備點頭道:“好!便依先生之計。我這就修書兩封,分彆送往北海和河北,向孔融和袁紹求援。”
很快,書信便送了出去。然而,袁紹因為之前劉備離開洛陽之事,心中仍有芥蒂,收到書信後,並沒有出兵相助的意思。
幸好,孔融收到書信後,立即率領兵馬前來救援。同時,他還邀請了公孫瓚一同前往。
孔融和公孫瓚的兵馬抵達徐州後,劉備大喜,連忙出城迎接。三支兵馬彙合在一起,兵力雖仍不及曹操,但也有了一戰之力。
曹操見劉備有了援軍,心中有些忌憚,便暫時停止了進攻,雙方在徐州城外對峙起來。
對峙期間,蘇羽向劉備獻計道:“玄德公,曹操遠道而來,糧草必定有限。我們可以堅守不出,等到曹操糧草耗儘,自然會退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備點頭道:“好!便依先生之計。”
於是,劉備下令緊閉城門,堅守不出。曹操多次派兵攻城,都被劉備的軍隊擊退。
日子一天天過去,曹操的糧草漸漸耗儘,士兵們也疲憊不堪。曹操見攻城無望,又擔心後方發生變故,隻得下令退兵。
徐州之圍解除,劉備等人終於鬆了一口氣。孔融和公孫瓚也率領兵馬返回了各自的領地。
經曆了這場危機,劉備更加意識到實力的重要性。他在蘇羽的建議下,開始招兵買馬,訓練軍隊,努力增強自己的實力。
同時,劉備也積極與周邊的諸侯搞好關係,希望能形成聯盟,共同對抗曹操等強大的諸侯。
徐州城外的桃花開得正盛。劉備站在城樓上,望著麾下士兵在校場操練的身影,手中的雙股劍在晨光裡泛著冷冽的光。蘇羽站在他身側,青色的儒衫被風拂起,目光落在遠處連綿的山巒上。
“玄德公,如今徐州兵力已達三萬,隻是糧草儲備仍顯不足。”蘇羽輕聲說道,指尖撚著胡須,“屬下已派人去琅琊郡采購糧草,隻是那裡的世家似乎有些抵觸。”
劉備眉頭微蹙,轉身看向蘇羽:“琅琊糜家世代經商,家資豐厚,為何不願相助?”
“糜家雖富,卻向來謹慎。”蘇羽歎了口氣,“他們擔心曹操卷土重來,不願公開與我們結交。不過屬下聽聞糜家有位公子名叫糜竺,素有賢名,或許可以請他來徐州一敘。”
正說著,校場上傳來一陣喧嘩。隻見關羽手提青龍偃月刀,縱馬掠過靶場,刀光閃過,十餘個箭靶儘數斷裂。張飛在一旁拍著大腿叫好,丈八蛇矛在他手中使得虎虎生風。
“二弟三弟的武藝越發精進了。”劉備欣慰地笑道,眼中卻掠過一絲憂慮,“隻是光有勇將還不夠,我們還需謀士相助。不知先生可有合適的人選?”
蘇羽正要答話,忽然見城門方向傳來一陣騷動。一名親衛匆匆跑來,單膝跪地:“主公,城外有一隊人馬求見,為首的自稱是呂布麾下謀士陳宮。”
劉備聞言一驚,與蘇羽對視一眼。呂布乃是當世猛將,卻反複無常,他的使者突然到訪,不知是何用意。
“請他們到府中相見。”劉備沉吟片刻,做出了決定。
來到府中,隻見陳宮一身黑衣,麵容清瘦,眼神卻十分銳利。他見到劉備,拱手行禮:“呂溫侯聽聞玄德公解了徐州之圍,特命在下前來道賀。”
“溫侯客氣了。”劉備不動聲色地說道,“不知溫侯可有要事相商?”
陳宮微微一笑:“實不相瞞,溫侯近日與曹操交惡,無處安身,聽聞玄德公仁德布於天下,想暫借小沛駐軍,不知玄德公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