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總成績能有多少?”
“破億應該是沒問題,再往上很難了。”
若隻是破億,片方也就能分三千到四千萬,成本加上宣發也能有兩千五百萬往上,再刨去各種路演、雜費,真沒能賺什麼。
唯一值得慶幸,有個酒類品牌投了一筆讚助費,這個算純賺。
糾結這些已經沒有意義了。
李元青安排道。
“那就去戛納賣片,能賣多少賣多少,這個係列間隔時間太短,粉絲基礎不夠,就先暫停。
把《大人物》先拍完。
反正給謝苗的安排就是不停嘗試,隻要他還在能打之年,就隻能多打幾部,打出一個爆款出來!”
有些時候真得信命。
李元青不是神,不可能每次拔升個人命運都能成功,他自身要是不夠努力,也接不住富貴。
謝苗努力嗎?
他覺得自己也很努力。
吳晶跑遍幾十個城市,他也仿照同樣方式,從沿海至內陸,票倉城市一個不落!
國內跑完又飛去戛納。
青奕公司給他安的“李連傑接班人”被訛傳成“李連傑之子”,他做完澄清之後又披著“接班人”的皮與那些外國人熱情交流,展示拳腳功夫!
還不是為了能多吸引一些觀眾,賣高一點版權。
身心俱疲但卻不能停。
動作演員打不出爆款就隻能轉行做幕後武指,他覺得自己還能打,就得拚命!
留在戛納的國內記者,為謝苗準備的版麵不多。
他們都在關心侯孝賢今年帶來的《刺客聶隱娘》。
這片子首映之後反響非常棒!
場刊評分再現當年《寄生蟲》3.5的高分。
更重要的是,沒有對手!
《寄生蟲》還能和《愛》鬥得有來有回。
《刺客聶影娘》場刊第一毫無爭議,甚至它在預測博彩網站的賠率也最低!
當然,也不是沒有爭議。
該片美學風格獨樹一幟,窄畫幅、長鏡頭、美不勝收的美術與攝影,充滿古典雅致的東方韻味,是侯孝賢個人導演風格的集中展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導演過分化繁為簡強調意境,導致影片敘事簡陋,而且鑒於影片的時代背景,有些國外媒體觀影時感覺雲裡霧裡,評論該片“晦澀難懂”。
李元青和劉奕菲今年都沒去戛納。
因為《看不見的客人》被魔都國際電影節預定展映,雅各布比任重輪來的時間晚了些。
雖然沒去,記者還是想要詢問他對《刺客聶隱娘》的看法,萬一真收獲了一個大金棕櫚,這就是國內第三個了。
李元青想不評價都難。
原因是馬伯庸就《刺客聶隱娘》的影評爆發了一場口水戰。
“這影評寫的太牛了,能強烈感受到作者隱在文字背後的呐喊,我決定不去看了。另外說一句,華國很多導演差的恰恰是把一個故事老老實實講順的傳統敘事能力。”
這段話說的對嗎?
很對,但卻是句正確的廢話。
侯孝賢是哪個年代的導演?他拍的也是文藝片,你用“把故事講順”的標準來看待他的電影,就像逼著一個數學博士隻用加減法算出一道微積分一樣,能加出來嗎?能啊,加到極限次數不就行了。有意義嗎?沒意義啊。
所以業內專業影評人都對馬伯庸的話表示反對,但觀眾很支持,他們也看不慣第五代導演非要把一個簡單故事扭來捏去,最後弄成看不懂的樣子。
美其名曰。
“這才是高級審美,這才是藝術!”
喜歡華娛,輝煌璀璨請大家收藏:()華娛,輝煌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