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藥神》的劇本創作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韓家女放棄了創作主導權,轉而變成掛名編劇。
團隊的核心隻剩下了文牧野。
李元青聽到這個消息還以為韓家女受了委屈,沒想到她隻是覺得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後麵打算接新項目了。
“咋樣,師哥,你那有沒完成的項目嗎?”
李元青想到自己那三個劇本,一個人寫起來挺費勁的,乾脆讓她也來幫幫忙。
“我手頭真有三個活在做,都是給奕菲準備的,兩個有科幻元素,一個偏嚴肅的音樂題材,都是文藝片。”
“跪行救女的故事不編了?”
“那個有點難,而且衝突不太好找,先在我擅長的領域裡多寫幾個作品吧。”
韓家女笑道。
“確實,科幻題材,國內就屬你最擅長。
那我能參與哪個?”
“先搞簡單的那個。
奕菲之前有一次在活動現場說我是真實的、不完美的,因而我是一個完美伴侶。
我就在想,若是她沒遇見我,或者是因為什麼原因錯過了我,科技又發達了,科技公司能為她定製一個擁有我形象的完美戀人機器人,這其中會發生什麼故事。”
“具體什麼叫做完美呢?”
“比如,他了解奕菲的所有喜好、能妥善處理奕菲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困難、能夠給予最長情和最真摯的陪伴。”
韓家女疑惑道。
“那這還算機器人嗎?他應該是擁有了情感吧。”
“不不不,他並不具備人類所定義的情感,他是根據一套大數據的算法來模擬推測怎麼做才能讓對方開心。”
李元青頓了頓道。
“我的意思是,科技不斷收集人類的數據,不斷做出定製化產品,愛情和欲望能不能定製?
現在或許做不到,但不代表以後做不到?
圖靈測試其實並不難,隻要讓人以為你的回答和人一樣,那這個機器就能成為‘人’,也包括戀人。
定製的戀人比真實的戀人要更有耐心、更穩定、更體貼、更能帶來快樂,那當這類產品或者服務出現後,人類的社會會不會發生改變?”
“那這個主題的討論會很宏大。”
“對,我知道,再討論下去會上升到哲學範疇。
我們隻是一群拍電影的,沒必要費那些心思,我們就圍繞女主心理變化展開,她一開始對機器很抵觸,因為剛認識,機器就表現得過分熱情,隨後一點點被機器的體貼所感染,同時他也明白人與機器之間有隔閡,機器人的舉動都是數據分析模擬的結果,他們不能真正理解人,這其中會有很多衝突和故事可以寫。”
“師哥,你這麼寫故事,最後該是會變甜吧。”
李元青想了想。
“可以有點輕鬆的元素在其中,可以包裝成愛情文藝片在情人節檔期上映。
但最後女主還是要把機器人送走,因為這會讓人上癮,就像是心靈的依賴劑,一旦染上就很難戒了。”
韓家女還想問問另外兩個劇本,但都被李元青拒絕。
“那兩個連開頭都還沒寫好,就先不考慮了。”
“那這個關於機器人的故事有名字嗎?”
“暫時命名為《定製男友》吧,之後不合適再改。”
“行,這個活我接了!
記得按稿費打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