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鵬真的想開了,《縫紉機樂隊》真是再小不過的挫折,很快就能挺過去。
最後登場的助陣劇組是《唐人街探案2》,黃克一定要來現場。
因為《彗星來的那一夜》裡,他是攝影師。
李元青拍了拍黃克的肩膀。
“就等你了。”
當捧場劇組和嘉賓到齊。
《彗星來的那一夜》主創才集體亮相登場。
還是和當年第一次辦發布會一樣。
李元青坐在主位,身旁是黃小明和範兵兵。
主持人第一句就是感慨這個陣容。
“現在想要把幾位湊在一部電影裡,沒有一個億怕是很難了吧。
所以,李導,當初請這八位演員,一共花了多少錢?”
“不到一百五十萬。”
“那,整部電影一共花了多少錢?”
“不到三百萬。”
“美金還是華幣?”
“當然是華幣!
我那時候身家加起來也沒有三百萬美金呐。”
“結果這部電影豪取了四千萬華幣票房,這在當年位列票房亞軍。
那好,我們再來問問其他主創,對這部電影一開始的印象是什麼?”
黃小明說“晦澀”。
“迄今為止,我有些地方還是沒看懂。
故事我肯定理解了,隻是一些細節上的理論,偶爾想起來還是會有疑惑。”
範兵兵說“幸運”。
“幸運元青聯係了我,還把女主角交給我,最後我竟然得到了人生第一個最佳女主角,錫切斯國際奇幻電影節,那也是我榮譽的起點。”
黃博、張嵩文、陳建斌等人也是誇讚一番天才。
張嵩文笑道。
“元青的腦子裡一直都有非常奇妙的想法,而且他還有將想法具現化的能力。
當時拍戲時,元青有一點生疏,手裡拿著分鏡稿,要求我們按照分鏡稿裡的要求來拍,一絲一毫都不能亂。
前段時間我和元青又合作了一次,他已經不需要分鏡稿,畫麵就在腦海裡。
可以說《彗星來的那一夜》見證了一位國際大導的成長。
我直到現在也沒辦法和你們詳細敘述當時看見成片的震撼。”
黃博和陳建斌都是當了導演,他倆什麼歲數才敢乾導演這個活,特彆是陳建斌。
他算是李元青的“徒弟”,他的處女作《一個勺子》也是在一周之內拍完。
“每當想到02年那一個星期的夜晚,我總是會覺得自己還需要多學習。
十八歲的少年,熬了一個星期的大夜,一個素材一個素材的拍,我們拍的時候有些不明所以,但他是導演,大夥聽他安排就好,就這樣稀裡糊塗拍了一周。
素材在元青手裡剪出了一部神作,哪怕到現在,我都有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你們不是當事人,沒辦法真正體會。
就好像一堆亂石頭、爛木頭擺在你麵前,一個星期造出了一座故宮,這不是奇跡還能是什麼?”
他們誇的確實很真誠,但對李元青來說,這種程度的誇讚已經免疫了。
直到主創團隊都誇完。
李元青才宣布那條“消息”。
“我在拍攝這部電影時都還沒入學北電,它的成本足夠小,故事足夠完整。
為了在年輕導演裡挖掘出新的人才,我決定此次重映後,放棄《彗星來的那一夜》網絡版權。
每一位想要讓人看見你實力的導演都可以利用本校資源,翻拍這部電影,完整或者片段都可以。
然後上傳網絡,青奕公司會根據播放量、翻拍改編精彩程度、網友票選等多重因素評選前十名。
此次重映票房若破億,片方分賬收益將全部用於獎勵前十名獲得者。
沒破億也不要緊,我們還有一個基礎三千萬獎金池,屆時會拿出來獎勵前十名。
不止台下這些有些導演專業學生,民間普通博主也可以嘗試翻拍改編,隻要真的精彩,我們都願意獎勵你們。
已經過去十五年了,國產科幻的土壤該成熟了,人人都是科幻家,人人都可以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