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夥,龍龍這爭寵的樣子真是讓兩口子哭笑不得。
“小戲精,演過了哈,你和多多都是我們最愛的崽。
這次不能帶你,在攝像頭下,你戴著口罩也沒用。”
兩口子都得穿正裝,這種嚴肅場合就不能跳脫。
點映場的成績傳來。
《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不講武德,開放場次是《我和我的祖國》四五倍。
於是造就了《中國機長》五千六百萬,《攀登者》四千四百萬的點映成績。
這個時候看不到口碑真實情況。
幾家片方都在買通告。
諸如《攀登者》裡“吳晶和張子怡感情戲太多”,“後期剪輯混亂”,“山頂大吼有點出戲”,等評論都被壓到了影評最下方。
《中國機長》裡大寶貝兒等配角極度出戲的評價也看不到,清一色的好評。
這就顯得《我和我的祖國》似乎有些劣勢。
但30日首日票房將格局定下。
《我和我的祖國》2.9億。
《中國機長》2億。
《攀登者》1.6億。
排片是《攀登者》最高,票房占比和上座率均是《我和我的祖國》拔得頭籌。
後續票房走勢應該也會和首日票房排名一樣。
也因為觀影人數劇烈增加,許多觀眾在走出電影院後發表看法。
三部電影的口碑總算變得真實起來。
飽受批評的電影是《攀登者》。
還是老調常談。
香江導演體會不到那個年代人們為了國家榮譽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的信念。
電影缺乏一種大氣的感覺,也做不到宏大的曆史敘事。
總是關注一些細枝末節無關緊要的東西,給人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革命團結的精神麵貌拍不出來,就開始宣揚個人英雄主義,宣揚的過程中還得加上大段大段的男女情感。
因此這部電影是最差的。
電影票房就是在消耗觀眾愛國情懷和吳晶的口碑。
《中國機長》的差評集中在故事情節不緊湊,各個支線顯得導演在硬湊時長,非常冗餘,乃至無意義。
電影裡除了張涵予和袁泉,其他演員都有瑕疵。
而被罵的最慘演員還是當屬大寶貝兒。
完全不知所雲、演的不明所以。
加她乾什麼呢?
她在演什麼呢?
其他那些配角可以歸結於編劇人設不合理,不知道為什麼就湊了這麼多明星出現,但也能理解為導演可能是想靠年輕演員號召粉絲買票。
大寶貝兒呢?
作為掛件,她都顯得多餘。
而她又貢獻了電影之外的負麵消息。
中秋節,大寶貝兒依然缺席黃家家宴。
在團圓的日子,大寶貝兒選擇不與家人團圓。
黃小明和大寶貝兒的婚變傳聞再度甚囂塵上。
這次,兩人都沒有在做任何解釋。
或許,已經不在意了。
彆看《我和我的祖國》票房最高,差評也有。
基本集中在一部短片。
陳詩人的《白晝流星》。
他到底在拍啥?
想表達什麼主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