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之戰即將發生的事情自溫迪戈的口中陳述,當值半個文官的林太尉不可能聽不出事情的嚴重性。
哪怕是過往最盛大的戰役,也不過是三分之一的大地鎮壓自南方而上的惡靈之災,將進犯邪魔屠戮驅逐。
而這次,或許眾群的子裔將要麵對史無前例的戰爭,諸國將要同仇敵愾,對那邪魔族的撒爾諾阿進行發難,乃至滅國。
如果沒有今天這次會麵,林太尉說什麼都不會認為存在諸國聯合的可能。
畢竟諸國各逐己利,在聯合戰爭中功勞大也吃力不討好,所以從一開始就不會有必要出現聯合抗敵的情況。
打到自家就打回去,打到彆國就幸災樂禍。哪怕林太尉戍邊十餘載,也明白這個粗鄙但很現實的大地局勢。
崇高?希望?或是眾群的未來?
誰在乎!
就如現在置於府前院子裡的雕像,先賢早就是無害的神像,很多地方已經隻將其看作是一個信仰的符號,那些曾經腳踏實地表現出來的種種希望,也成了那些人用來假托他們言論的“經典”。
有的人還在傳承意誌,有的人早已和邪魔族一樣走向背棄的道路。
而後者,甚至可能已經成了大多數。
這就是悲哀,纏繞著大地的悲哀——
沒有什麼一成不變,壞的是這樣,好的也是這樣,終究會有被顛覆之物,哪怕是生的希望。
……
對於這點,溫迪戈見過的例子夠多了。
他早已預料,卻不想自己還是會因此感到失落。
重新開始另一種自我的道路,以先賢的身份走了萬年,依舊逃不過厄運的魔爪。
——比起“厄運”,也許“黑暗的本質”才更加符合那份無形之物的名諱。
生命對於世界而言本就是一場奇跡,而奇跡……之所以如此稱呼,正是因為它原本並沒有什麼可能性,所謂的希望也是如此。
黑暗,殘酷,原始,消亡……這些才是整個世界的模樣和規則,無名無相的魂靈亦是如此,不過是稍微有些智能的存在,智慧的高度仍不足以超越本能的局限,生命與之相關,也容易引起滅絕。
它們注定侵染漆黑的色彩,正如萬物自始至終走向的便是名為衰亡的終焉。
溫迪戈自作主張帶來文明,將之延續了近萬年的時間,曾令惡意短暫地被放逐,這對於整個生命群係,特彆是地球所有生命的未來而言,已經是莫大的偉績。
但他絕不接受僅僅如此。
這是他的征途,他對這個殘酷世界的抗爭,是對曾經為人十八年的否定。
“這個世界還有供希望留存的可能”——他窮儘一切要證明便是這個。
不需要鐵律一樣的真理,隻需要能儘量長久地存在著,如一座燈塔,告訴那些身處黑暗與傷痛的人,到這兒來,希望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