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追了上來,想要趁機用弓勒死李世民。
就在這時,又是尉遲敬德衝了過來,嚇得李元吉轉頭就跑,結果被尉遲敬德追上射死!
到此,李淵的三個嫡子,就隻剩下了李世民。
李淵見大勢已去,隻能封了李世民為皇太子,掌天下之權。
李淵被架空!
有好事者說,那李承乾造反之時,咋不提著李泰和李治的頭去找李世民呢?
要是這樣的話,李世民也沒得選了,李承乾就可以成功了。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應該不可能!
畢竟,李世民本身的威望就很高,又有一大批的文臣武將忠心跟隨,所以他政變之後,能夠壓得住李淵。
但李承乾?除非出其不意一舉殺了李世民,如果他也要來整個太上皇,隻怕分分鐘重新被李世民奪回大權。
有人說,殺了李泰和李治,嫡子就剩一個了,李世民咋辦?
咋辦?難辦?那就彆辦了!選庶子唄,這也不是沒可能。】
...
唐朝,武德時空,太宗時空,高宗時空。
群臣是真的踏馬的後悔今天沒請假,這事情,是能讓他們看的嗎?
躲在家裡,就說在睡覺,什麼也不知道多好。
此刻,這三朝的大臣們,一個個是噤若寒蟬,一點聲音不敢發出。
而監國的李承乾,那也是嚇得臉色都白了。
雖說李世民並沒有追究他未來會造反的事情,還讓他監國,但是這天幕的假設也太狠了,砍了李泰和李治的腦袋?
這是能假設的嗎?
...
與此同時,身處在秦二世時空的李世民也是臉色黑成了鍋底!
...
武德時空,在經曆過短暫的安靜之後,李元吉第一個嚷嚷出來了。
“父皇,你看,二哥他多狠,居然把大哥和我都殺了,還架空您!您趕快下旨將這個亂臣賊子給殺了啊!”
李世民當即也跪下道:“兒臣絕不敢逼迫父皇,至於大哥和元吉,那是他們逼迫兒臣太甚,多次想要殺死兒臣,兒臣難道要伸著脖子給他們殺嗎?如果父皇同意,那兒子現在就束手就擒,絕不反抗,讓元吉直接殺了兒臣吧。”
李元吉嚷道:“你以為我不敢動手嗎?反正你也是要殺了我和太子大哥的。”
“彆吵了!看完再說!”李淵捂著頭大喝了一聲,頓時全場又安靜了下來。
李淵直感覺自己腦袋都快要脹裂開了。
話說,早先從天幕出現沒多久,李淵就知道了皇位最終是李世民奪了。
但是,李世民的那一連串的頭銜,實在是看得讓人歡喜,大唐能出這麼一位吊炸天的皇帝,說實在的,他也覺得臉上有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以,自天幕出現之後,太子黨和秦王黨的鬥爭自是陡然加劇,但他也更加的努力的在壓製兩派的鬥爭,他依舊想要找出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
同樣的,許多的原本的中立派也因為天幕的出現,逐漸的倒向了李世民。
...
【李世民擔任太子,掌握大權之後,下令放掉宮廷花園裡養著的鷹犬,並停止各地進貢奇珍異寶,還要求政務處理要簡潔嚴肅。
同時因為曆代帝王名字避諱的事情,搞得很多的書籍,公文,官名,文書等等已經是有些亂七八糟了,於是李世民下令,今後除非是世民兩個字連在一起的地方需要避諱,其他一律不避諱。
八月初九,李淵宣布禪讓,李世民正式登臨大寶,改元貞觀。
李世民繼位之後,大赦天下,將自武德元年因直言進諫被貶被罰的官員都召回,天下免賦稅徭役一年,放三千宮女回家。
十九日,一件大事又發生了。
長安舞王東突厥頡利可汗,趁著唐朝剛剛發生政變的機會,率領約20萬大軍,大舉入侵唐朝。
因為政變帶來的衝擊,導致地方出現不穩,李世民尚未來得及解決所有地方問題。
因此,這突厥大軍簡直如入無人之境,一路狂飆,攻破涇州,武功,攻擊高陵,嚴重威脅到了長安城的安全。
二十四日,趕到涇陽前線,大戰突厥,生擒敵將阿史德烏沒啜,斬敵千人。
然而,即便是尉遲敬德勇不可當,但事出突然,他的兵力也不夠阻止突厥主力進軍。
20萬大軍列陣在渭水之畔,距離長安城隻有40裡。
至於頡利大軍為什麼這麼容易就突襲到了長安附近,史書上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這也很容易猜到,貌似當時的好幾個城池的守將都是前太子李建成一黨的。
此時的長安城兵力空虛,隻有約萬人的防守兵力,整個長安人心惶惶。
恰如此前在武德年間,突厥南下之時,嚇得許多大臣想要遷都,就連李淵都有些心虛,還是李世民站出來斥責膽怯的大臣。
此時的情況,比當年不知道危險了多少倍。
雖然勤王大軍肯定會陸續趕到,但若是突厥傾力一戰,長安或許真的有可能被攻破。
然而,李世民依舊剛硬得很。
頡利派大將執失思力前去長安恐嚇李世民。
李世民直接怒斥頡利不守道義,他已經給了突厥很多錢財,現在突然撕毀盟約,那就先砍了你祭旗。
執失思力被嚇到了,求饒,被李世民關押!
隨後李世民決定親自去見頡利,大臣們都很驚恐。
李世民說:“頡利就是趁著我剛剛繼位,內部不穩,倘若我們堅守不出,他們就算攻不下長安城,也會四處大肆劫掠。”
於是,李世民帶著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來到渭水之畔,當頭就是給頡利一通怒罵,斥責他們不講信義。
一些突厥將領更是隔河跪拜李世民!頡利也懵逼了,被唬住了!
不是說長安空虛嗎?這李世民居然還敢隻帶著六個人上來吆五喝六,不會是有什麼陰謀吧?
隨後,李世民安排的大軍也到了附近,這些軍隊,一個個軍容整齊,令行禁止。
這下,頡利就更加懵逼了!
畢竟,頡利本來隻是想趁機偷襲長安,搞一波大的,唐朝的勤王軍隊抵達的話,到時候結果是什麼也不好說。
兩天後,李世民和頡利在長安西的渭水便橋上斬白馬盟誓,簽訂合約。
據說,李世民應該是給了頡利許多錢財。
之後,頡利率領突厥大軍全部返回,一場大戰消弭於無形。
蕭瑀問李世民,為什麼不打?
李世民說:“突厥烏泱泱的這麼多人,還有人不等頡利點頭就跪拜我,一看就是烏合之眾,我安排的人已經陸續完成了對他們的包圍,要想打敗他們,輕而易舉。
但是,如今我剛剛繼位,國家需要的是穩定的發展,大戰一起,即便是勝利,也會消耗極大。
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頡利回去之後,給李世民進獻了3000匹馬,李世民表示拒絕,隻要求他們放回被擄走的唐人。
這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渭水之盟。
有人說,渭水之盟是李世民的恥辱!雖說是叫和平協議,但這是城下之盟!
但絕大部分的人都不認可這個說法,
不是任何事情,都非要一位的上去剛,那隻能叫做匹夫!
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一時為形勢所迫,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而讓步,關鍵是要能知恥而後勇。
況且在這一次事件之中,李世民也儘最大努力做到了嚇唬住頡利,致使他不敢輕舉妄動。
這要是換成泰山之恥的宋真宗,讓他去罵頡利?怕是當場要嚇得軟在地上。
簽了渭水的盟約,怕不是事後就得沾沾自喜的要去泰山溜達一下?】
喜歡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請大家收藏:()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