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疑古派
【司馬遷不辭辛勞,花費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在民間尋找那些尚且殘留下來的書籍,資料,殘片,文字等等,甚至是民間口口相傳的傳說等等。
經過了深入仔細的分析之後,將那些看著就很虛假的內容放棄,隻采用可信的內容。
又或者當他也無法確定某個曆史事件的哪一種說法才是真的時,就會采用疑問的標注或者將幾種說法全部寫入書中,以此來提醒後人,又或者他是想將這些問題留給後人,期待哪一天後人能解決這個不確定。
一本史書,如果有些差錯也是在所難免,但至少《史記》的絕大部分都應該是準確的。
相信有人會說,晉朝時期出土的戰國之魏國史官寫的《竹書紀年》就和《史記》的一些內容有出入,竹書紀年更早,所以史記錯了。
但這還真不一定!
就比如《竹書紀年》說,虞舜是把唐堯給放逐了,才得到了天下共主的位置。
還有幫助成湯推翻夏朝的著名賢相伊尹,在竹書紀年裡也是放逐了太甲,之後太甲找機會將伊尹殺了。
而《史記》則是說伊尹因為太甲無道,放逐了他,然後太甲悔悟三年,被伊尹接了回來,最後伊尹善終。
那麼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竹書紀年比史記更早,所以它就該一定是準確的嗎?
三十多年前,郭店楚墓竹簡出土,上麵的內容寫的是堯禪讓給了舜!
並且,郭店楚墓竹簡的成書時間,比竹書紀年還要早些,大概是在戰國中期!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
為何竹書紀年裡有不少內容和其他史料有差彆呢?
史學家們推測,可能是因為寫書的人帶有厚重的法家思想,加上當時的戰國,禮崩樂壞,臣子殺大王的事情,屢見不鮮,所以一些人就認為,上古那些禪讓的事情不符合人性,所以他們有可能就重構了上古曆史。
但是同樣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的韓非子呢?
雖然他對堯舜禹的禪讓持否定態度,但並不是否定禪讓這件事。
他主要是覺得,君是君,臣是臣,你堯是君,因為覺得臣子舜賢能,就把位置讓給舜;你舜是臣子,竟然因為賢能得到了君主的位置,這是相當於用自己的賢能威脅到了君主,這不亂套了嗎?
至於成湯、周武王,在韓非子的眼裡,那就更低一級了,雖然是有道伐無道,但這就相當於用道義謀奪了君主之位,也是亂套。
從這些觀點可以看出,韓非子並不是否定上古的曆史。
隻是他以法家的思想,認為那些什麼有道無道的,德啊行的,都是虛的,都不如秩序重要,隻要大家都遵守秩序,那社會就不會亂。
而對於當時那種直接就把上古曆史的史實給改變了的事情,他也是持否定態度的。
他認為,拿著現在的社會風氣就去輕易斷定上古的事實,這是不行的。
另外更早的一些法家超級大拿商鞅,也是認為堯舜禹是禪讓的!
所以,研究曆史,如果發現有不確定,衝突的地方,一定是要小心求證,不能直接武斷的定論。
這裡,我就不得不想要多說幾句前麵提到的“疑古派”的事情了。
這個學派的誕生,是在軟弱國府時期,華夏民族的自信心嚴重缺失的時代。
一批知名學者,輕易聽信了西方學者刻意引導的,堅信所謂二重證據法,也就是史書必須和實物證據互相驗證,才可以確定為信史,否則就不可信。
所以,這疑古派的人,就開始對華夏古代,特彆是先秦時期的很多曆史進行各種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