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真庸醫還是背鍋俠?_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04章 真庸醫還是背鍋俠?(2 / 2)

朱元璋氣得直罵。

而明憲宗時期和明孝宗時期的官員則都是臉色一變。

先前說文官集團,他們雖然也有點害怕,但是畢竟這個概念已經被天幕多次駁斥了,但這回說到還有山頭,他們是真的有點虛。

...

“這不比那什麼文官集團謀害皇帝要合理的多了,隻是朕沒搞明白,這個明孝宗為啥還要繼續用這個劉文泰呢?這樣的人直接打發得遠遠的不好嗎?管他什麼醫術高還是低呢?”

蜀漢後主劉禪說道。

...

“呀,這阿鬥居然還思考起來了。”

隋煬帝嘟囔了一句。

...

【至於另一派,則是認為劉文泰有真才實學,但因為他和文官們的矛盾,以及政治鬥爭,導致了被針對和汙名化。

這第一條理由是,劉文泰的右通政乃是一個虛職,當時的很多傳奉官都是掛了這個頭銜的。

並且根據當時的史料,太醫院院使應該是施欽,而不是劉文泰。

更何況右通政的級彆是正四品,而太醫院院使才正五品,那劉文泰隻能更低。

所以按照常規,應該是劉文泰本來就是太醫院的,然後或許是醫術不錯,受到賞識,掛一個右通政頭銜,提升待遇。

而不是先有了一個正四品的虛職文官,然後跑去太醫院當個正五品以下的什麼醫官。

畢竟技術官的地位也不高,遠不及那些執政官。

那麼,為什麼會有明實錄裡,韓重彈劾劉文泰之時,說劉文泰是掌院事,然後又說他的同黨是施欽、任義等人。

然後明孝宗回複,將劉文泰降為院判,將原院使施欽也降為院判呢?

那麼,總不能有兩個院使吧,明朝太醫院可一直都是一個院使。

並且按道理,施欽既然是院使,那應該排名也該排在最前麵,畢竟太醫院出事了,第一責任人是院使,怎麼反倒施欽成了同黨了?

學者分析劉文泰這個時候大概連院判都不是,那麼又何來降為院判呢?

因此,學者認為,這是明孝宗要廢除傳奉官製度,所以將這些虛銜全都廢了,要讓這些太醫全都回歸到太醫院實際體係之中。

而他既然沒有打算將這些太醫給重處了,還要讓他們繼續上班,那就得給這些人重新確定級彆。

而施欽作為院使,是第一責任人,因此實職被從院使降為了院判。

而劉文泰或許是因為醫術確實不錯,所以給他重新定了院判的級彆,因此這裡相當於是升職了。

但是相對於他們原本掛的那些通政司的頭銜,那級彆都是降了。

所以才有出現看似矛盾的,劉文泰和施欽都被降為院判的說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

那麼,為什麼劉文泰被拉出來當首要分子彈劾呢?

再者,學者認為,明朝的醫療製度有嚴格的規定流程,皇帝生病了,是要太醫院院使牽頭,然後經過數個太醫一起研判,最後確定方案,並且都要簽字的。

劉文泰上麵還有施欽等好幾個太醫,怎麼負責也輪不到劉文泰成為第一責任人。

這個其實是因為,文官們要針對的不是劉文泰,而是整個傳奉官製度。

事實上,文官們一直對這個製度都十分不滿,在成化二十一年時,出現了星變事件。

文官們借機對著宦官和傳奉官瘋狂開炮,朱見深迫於壓力,減少了部分傳奉官,但太醫院的沒有動。

同時,不就朱見深又提拔了一批新的傳奉官。

直到明孝宗繼位,傳奉官製度徹底的被廢了,三千多傳奉官的頭銜都被擼掉了。

而劉文泰被拉出來當典型,學者認為,是因為當時的醫官和內官的關係一直很緊密,而劉文泰屬於冒尖的,因此被文官拉出來當突破口了。

至於韓重所說的掌院事,以及導致明憲宗死亡,應該是屬於刻意抬高其地位,誇大醫療後果,好針對性打擊。

所以,後來明孝宗雖然剝奪了太醫院醫官們的虛銜,給一些人降職了,但劉文泰反倒是在實職上升了。

說明明孝宗也清楚,廢除傳奉官製度就行了,太醫院還是要繼續開下去的。

接下來,到了明孝宗時期,劉文泰更是得罪了不少的文官大佬。

比如弘治五年,劉文泰想要從院判升級為院使,結果被吏部尚書王恕以其傳奉官出身給拒絕了。

於是劉文泰就上書彈劾王恕,說他找人給自己修《大司馬王公傳》,吹噓自己直言敢諫,而先帝朱見深)不虛心納諫,

又說他執掌吏部,徇私舞弊,喜歡任用老鄉門生,無故罷免官員兩千多人,還列舉了三個例子。

然後王恕就回擊說劉文泰這是找自己升官沒允許,所以挾私報複,自己沒乾那些事,罷免的都是貪官。

然後還把矛頭指向了內閣丘濬,意思就是丘濬在暗中搞鬼。

然後丘濬又說自己雖然和王恕不對付,但是從來沒和劉文泰交往,此前根本不知道這事情,況且像劉文泰這樣的人,我最討厭了。

最終,明孝宗審查後,認為王恕雖然沒有明顯誹謗先帝的話,但是沽名釣譽卻是明顯的,所以把書和版都燒了,以後不準大臣再搞自傳,並且批準他辭職。

而劉文泰因為舉報的東西有很多虛假的,則是被從院判擼成了禦醫。

而丘濬則是沒有證據顯示他和劉文泰有往來,不追究。

但是這是一次三敗俱傷。

王恕得了個沽名釣譽的名聲,整個弘治一朝,再也沒有被啟用。

丘濬也被人罵成秦檜,一年後就病死了。

劉文泰被貶職,事後還在遭到言官的追打,說他一個人牽連了兩個大臣,必須要重罰才行。

但當時劉文泰正在主持編修醫書,因此被明孝宗以不能沒人拒絕。

而《萬曆野獲編》這個野史裡則還說了一件事,就是王恕和太醫院的矛盾來源。

說是明憲宗時期,王恕想給自己的父親求個誥命,被拒絕了,但是當時的院使和院判也求了,而且被批準了,因此本來就看傳奉官不爽的王恕,對太醫院這些傳奉官那就更不爽了。

結合以上的內容來看,一些學者認為,劉文泰能夠在明憲宗時期受到賞識,在明憲宗死後又被彈劾是罪魁禍首,然後還挑起了王恕案,被言官追著彈劾,卻始終能夠蹲在太醫院,還能主持編修本草,這沒點真本事在手,怕是不行。

至於書裡麵的疏漏,可能是因為幾次卷入朝堂爭鬥之中,導致編修工作受到了一定的乾擾導致的。

至於後麵的,太監張瑜繞過太醫院,直接找劉文泰和高廷和開藥,導致明孝宗病情加重,而後雖然有補救,但無濟於事了。

這個也確實在明實錄之中有記載,確實是被彈劾違反了醫療規定,所以和張瑜一起被判死刑,得李東陽,謝遷的求情,才得以變成流放。

不過,官方史料隻說了兩人求情。

到了萬曆時期的野史,就加了一句,說兩人是以劉文泰雖然罪該死,但修書有功,請求赦免死罪。

而到了現代,則有學者推測或許是以前劉文泰送給過兩人珍貴藥材,至於這麼推測的原因,一是因為兩個內閣大臣給一個太醫求情不合理,而當時又有用珍貴藥材當禮物送的風氣,再加上劉文泰主持修本草,應該能夠接觸到大量珍貴藥材。

這個就不說了,但從這第二次劉文泰坐實違規開藥的事情來看,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明憲宗之死的事情,和劉文泰沒什麼太大關係呢?

如果他是主治,按照規定,他違規了,再加上被當成頭子彈劾,那麼就算明孝宗仁慈,也不至於處理結果隻是取消傳奉官頭銜,讓他當院判吧。

如果他沒有違反醫療流程,那就得是由院使牽頭,帶著禦醫一起會診,就算是治療失誤,那也應該是大家一起,而且院使才是首要責任人,怎麼也輪不到劉文泰被拉出來當首要分子了。

因此,這一派的學者認為,劉文泰有真才實學,但是因為卷入了當時複雜的政治環境之中,

在文官不同勢力,宦官,傳奉官等等各方勢力的爭鬥之中,成為了背鍋俠,被安上了“庸醫害人”的名頭。

這也就可能導致他在官方史料之中的生平事跡和具體兩次重大事故裡麵的記錄語焉不詳,再加上野史的一些增添情節,最終形成了連著治死兩位皇帝的說法。

那麼劉文泰到底是真庸醫,還是政治鬥爭下的背鍋俠呢?

反正我是不知道,各位怎麼看呢?】

喜歡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請大家收藏:()盤點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繃不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武大郎與七位老婆 禪觀與淨土 紫嬗變 本座王重一 讀心狂妃,禁欲王爺他裝不住了 開門就是犯罪現場,罪犯想弄死我 重生另選繼兄被寵成寶,全家悔瘋! 謝小姐眼眶一紅,死對頭他跪地輕哄 搬空家產去海島,嬌小姐她贏麻了 這個快遞員,三界搶著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