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笙書的討逆大軍,兵分前中後三路,揮師南下,直往玄城方向而去。
這天,大軍正在行進,楚中天來報:
“啟稟殿下,前軍已經抵達雍城,是否開始強攻,請殿下示下。”
由於此次高笙書是以皇七子笙親王的身份,起兵“清君側”,故此,他在軍中不再用大元帥的稱呼,而是以親王的身份統軍。
哈哈,怎麼這麼快就到了雍城了,這雍城的歸鄉侯高艮可是咱的老朋友,他手下又沒有多少兵馬,還是讓他速速出城歸降本王吧。
於是,他就命令楚中天:
“你告訴前方的段帥,不可急於攻城,等本王到了自有安排。”
高笙書來到雍城下,卻見這座城池頗為雄偉,城下護城河寬也有十來丈,沿著城池綿延,成了城池很好的屏障。如果大軍強行攻城,他們必須就要先渡過這護城河,而且還要攜帶攻城的輜重,敵軍必定會在城頭發射箭矢,那己方就會損失慘重。
咱當年奉了皇帝老兒的密旨,協助丹宇來到雍城削藩,以“推恩令”這天下第一大陽謀,把這老福王的地盤分成了數塊,終於解決了皇帝老兒的心頭之患,也因此和歸鄉侯高艮等幾個老福王的兒子成為了朋友。
不過,咱與他們雖然是朋友,可咱這次起兵事先也沒和他們通氣,高艮他們必定不敢擅自讓咱的大軍進城。雖然高艮手下兵馬不多,可這雍城曆來富庶,他如果拿出巨資,發動城中百姓與我軍對抗,咱可就要費一番周折了。
想到此處,高笙書就讓人把胡翰初叫到帳中,說:
“胡將軍,你對雍城情況熟悉,本王就令你速速攜帶討逆檄文,進城去和高艮好好勸說一番,讓他打開城池,與本王一道起兵,討伐奸臣逆子澄如。如果他能識時務,加入本王的討伐大軍,將來本王一定會對他大大封賞。”
“末將領命,原來雍城福王的府兵本來就不多,後來經過削藩,這城中更沒有多少兵馬,末將一定會讓那高艮大開城門,恭迎殿下。”
高艮在自己的營中接見了胡翰初,因為高笙書的大兵壓境,平日裡不著鎧甲的高艮,今天也是重甲在身。他雖然與胡翰初相熟,但此時也是板著臉,對胡翰初並不客氣。不過,他看了那份討逆檄文,心中幾經權衡,臉上擠出一絲笑意,說:
“胡翰初,你們殿下說要清君側,不知他遇上了什麼難事,才如此義憤,要舉兵入京?”
“侯爺,我家殿下奉聖上諭旨討伐蠻夷,如今得勝歸來,按理說,朝廷要大大封賞才是。可是,朝廷忽然來了一道詔令,對殿下的豐功偉績一字不提,而隻是催促殿下速速進京。殿下心中雖有疑惑,但他也準備進京麵聖。可是,後來從京城傳來消息,說澄如已經篡位。
“殿下一聽澄如如此大逆不道,頓時拍案而起,他決心不但要進京,還要天下人一個公道,所以率義軍十萬,南下玄城。他讓末將告訴侯爺,隻要侯爺也能共舉義兵,他一定不會忘記侯爺的功勞,將來金殿論功行賞,侯爺必能首當其衝,請侯爺三思。”
高艮當然明白高笙書這是要造澄如的反,雖然他現在隻是一個侯爺,但是京城澄如篡位的消息,他也約略知道一些。他將高笙書的討逆檄文讀了幾遍,心中有了自己的主意。
作為一個沒有多少兵馬的歸鄉侯,高艮知道自己雖然不能改變這場兄弟鬩牆戰爭的結果,但是,他的站位卻代表著高氏宗親對這場紛爭的態度,而且,雍城曆來富饒,一旦高笙書有了高艮的支持,他們大軍的糧餉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於是,他微微一笑,對胡翰初說:
“胡將軍,高某雖然不才,但也曾受過親王殿下的恩典,對他的恩情一直銘記於心,而今,高某方知他乃聖上之皇七子,心中更是親切。你且回去告訴殿下,高某決定,準備集雍城全城之力,助殿下這場‘清君側’的義舉。明日上午巳時,高某將攜城中官吏,恭迎殿下入城!”
送胡翰初離開後,高艮卻耍了一個手段。
他一個人來到書房,親筆向澄如手書,說高笙書率著十萬大軍圍攻雍城數日,自己奮勇抗擊,可終因兵力相差過分懸殊,為了不讓雍城百姓生靈塗炭,他隻好暫且投誠,祈望澄如能理解他的拳拳愛民之心。
然後,他星夜讓人帶著他的這封信函,疾送京城而去。他一時根本無法看清雙方這場戰爭的最後結局,他隻能通過這樣的手段,向澄如表示自己仍然忠心於朝廷,若今後澄如能平定高笙書的叛亂,自己還有回旋的餘地。
第二天的巳時,歸鄉侯高艮大開城門,他手捧雍城衙門大印和田簿戶籍,率著城中官吏百餘人,跪在道旁,向高笙書請降。
高笙書見高艮如此謙卑,也趕緊從車輦中出來,扶起了高艮,說:
“兄長何須如此,咱們同為皇室血脈,不應該如此生分才是。”
“殿下休要這麼說,去年殿下與禮親王一同來到雍城,傳達聖上的推恩令,我才有了這座城池,如今,殿下親率義軍,討伐澄如這個奸臣逆子,我等理當共襄義舉,為天下臣民討還公道。殿下乃聖上血脈,我願追隨殿下鞍前馬後,即使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好好好,歸鄉侯如此大義,本王記在心中了。本來咱們久彆重逢,應該好好喝上幾杯才是,可是,兵貴神速,本王既已舉兵,就要一鼓作氣,直逼玄城,故此,咱們這杯酒還是留下以後再喝吧。”
“殿下英明,我等心中極是欽服。既然殿下的義軍要馬上開拔,我已點好雍城府兵三千餘人,追隨殿下一同入京,還有軍糧五萬擔,也一並請殿下笑納。”
高笙書拍著高艮的後背,慰勉了幾句,然後對身旁的段友山說:
“段帥,這回有了歸鄉侯的五萬擔糧食,你可以有一些時日再也不用擔憂糧食的事了吧,哈哈哈。”
段友山道:
“殿下,歸鄉侯的義舉,確實解決了我軍糧草的一時所需,不過,正如殿下所言,我軍應該火速進軍,不能讓澄如的賊軍更多的準備才是。”
“段帥的意思是……”
“雍城南邊200裡的鄧州,城牆高厚,卡在南北來往的要衝之地,一旦賊軍在這裡積聚人馬,我軍一時肯定難以攻克,如果曠日持久,對我軍十分不利。故此,老夫願親率一支勁旅,星夜直撲鄧州,為大軍南下拔掉這個堡壘,請殿下示下。”
喜歡笙書傳請大家收藏:()笙書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