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哀歎:“周郎之後,有魯肅。”】
【“魯肅之後,有呂蒙。”】
【“如今呂蒙已亡,無人為孤分憂矣。”】
——“周郎:我的遺言你也沒聽啊。”
——“孫權:老天爺再給我來幾個大嘟嘟吧!。”
——“張昭:不是還有我麼滑稽)。”
【孫權之侄孫桓出列請戰:“主公,臣雖年幼,但頗習兵書。”】
【“願統數萬人馬,前往破蜀。”】
【孫權問道:“卿有何良策,可克敵製勝?”】
【孫桓道:“臣有兩員虎將,一員李異、一員謝旌。”】
【“皆有萬夫不當之勇。”】
【“臣隻求數萬精兵,前往生擒劉備。”】
彈幕:
——“你哪位?”
——“初生牛犢不怕虎。”
——“牛逼,孫權侄子都出來領兵打仗了。”
——“動不動就生擒,口氣真大。”
——“我們學校大牛能防c羅。”
【孫權輕捋胡須:“賢侄雖英勇,隻是年幼。”】
【“必得一人相助,方可領兵。”】
【潘璋出列道:“主公,臣願與小將軍共擒劉備。”】
【孫權欣慰道:“好,孤封二位為左右都督。”】
【“統領水陸兵馬五萬,前往秭歸駐守。”】
【“秭歸是東吳門後,爾等隻需守住秭歸一月,待劉備兵疲馬乏,糧草不濟,孤自逼劉備講和。”】
——“又是潘璋?就是這小子活捉的關羽啊。”
——“人家本就是報仇來的,你個罪魁禍首還敢出戰?”
——“孫權還是有點頭腦的,知道一鼓作氣再而衰的道理,劉備大軍現在就是一股報仇雪恨的氣,把氣給他們瀉了,戰鬥力自然就不強了。”
【孫桓、潘璋駐守秭歸,劉備命關興、張苞為先鋒,強攻秭歸城。】
【關興在西門與李異、周平等吳將對戰。】
【張苞於東門與謝旌、夏恂等大將作戰。】
【張苞一矛刺死謝旌,又回身挑死夏恂。】
【之後,張苞率領五千甲士,率先攻破東門。】
【數萬蜀軍,一湧而入殺入秭歸城。】
【孫桓欲自刎謝罪,被手下強行帶走撤離。】
【關興陣斬李異、周平後,得知張苞已破城立功。】
【不甘人後的關興,立即帶本部兵馬,前去攻取興城、呂定。】
【劉備得知二人戰功,誇讚道:“好,虎父無犬子!”】
彈幕:
——“爽,就這麼一路殺下去!”
——“之前誰說不該打的,看見沒,備備一路勢如破竹啊。”
——“原來備備自己打仗也這麼厲害啊,七十萬大軍,井井有條。”
——“誰說備備是全靠亮亮的,亮亮搞搞規劃還行,論打仗,還真不如備備。”
——“關羽、張飛雖然走了,但二代們成長起來了,不錯不錯。”
——“孫桓:你們兩個欺負一個,不公平!”
——“關興、張苞:孫桓,聽說你手下有兩名虎將?”
【秭歸破,東吳境內,人心惶惶。】
【就連江東境地的建康、界口等城,也相繼發生混亂。】
【士紳轉運錢財,百姓爭相嫁女。】
【城中甚至出現了搶新郎的咄咄怪事。】
彈幕:
——“搶新郎?還有這種好事?”
——“這裡有一個窖藏二十八年的一手新郎,有沒有人來搶一下。”
——“蘇辰是懂打仗的,不然寫不出這種細節。打仗就意味著要死人,死人就要補充兵源,男人都上了戰場,女人嫁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