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舌
[病案]項某,一名9歲的男孩,於1978年5月20日前來就診。據他母親描述,三天前,他開始出現發熱症狀,體溫逐漸升高。第二天,他母親發現他的舌下連根處腫脹明顯,向外突出,疼痛難忍,導致口半張。此外,他的舌部運動受限,發音不清,吞咽困難,口角不斷流出涎液,且不思飲食。更令人擔憂的是,他的大便也出現了乾結現象。
經過詳細的檢查,發現他的體溫高達382c,舌下腫脹突出,形狀酷似“二重舌”。舌部腫脹部位呈鮮紅色,質地柔軟,觸之有壓痛感。此外,舌體發紅,舌苔呈黃色,脈象呈現數為特征。綜合以上症狀,醫生診斷為重舌症,即舌下間隙感染。
[治則]清心瀉脾,涼血解毒。
[方藥]黃連3克,黃芩6克,銀花6克,連翹6克,生山梔9克,赤芍9克,生蒲黃9克,木通45克,生地12克,大黃5克,人中黃4克。3劑後,便解熱退,繼服3劑,諸症消失。
[按語]重舌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它主要表現為舌下紅腫脹突,形如小舌。這種病狀得名於其外觀,由於舌部腫脹突起,形似一個額外的舌頭。在中醫理論中,舌為心苗,心為君主之官,負責全身血脈的流通。脾主運化水穀精微,負責輸布氣血。因此,舌部的病變與心脾二經有密切關係。
心脾二經壅熱是導致重舌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心脾二經中的熱邪上炎,循於舌本,脈絡阻塞不通時,就會導致舌部腫脹外突,形成重舌。重舌病發時,患者舌下紅腫脹突,疼痛難忍。
本案中,患者舌下紅腫脹突,疼痛難忍,經診斷為重舌。根據中醫理論,心脾二經壅熱是導致重舌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療重舌的關鍵在於清心瀉脾,涼血解毒。
在治療過程中,本案采用了《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中清熱飲作為主要方劑,並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了適當調整。清熱飲的藥物組成包括黃連、山梔、黃芩等,這些藥物具有清心瀉火的作用。同時,生地、赤芍等藥物能夠涼血,大黃則能瀉脾熱。另外,銀花、連翹和人中黃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為了更好地發揮清熱飲的作用,治療過程中還加入了一些輔助藥物,如木通、生地和蒲黃。這些藥物能夠引導心熱從小便排出,共同起到清心瀉脾、涼血解毒的效果。通過這種綜合治療方案,可以有效地消腫止痛,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治療重舌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進行加減施治。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該遵從醫生的建議,配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療效。同時,患者還需要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對疾病的康複有很大幫助。總之,患者需積極配合治療,以期早日恢複健康。
喜歡每日醫案請大家收藏:每日醫案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