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頁:不修心,自由意誌殺不死自我。
[自由意誌【我想】,自我是我的常識。]
[翻譯過來就是:不修心,我的想法殺不死我的常識。]
靈台二境第一頁內容,倒是和一境有些類似。
陳然隻是停留了片刻,就翻看修心小冊子的第二頁。
第二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陳然一怔。
[我記得沒錯的話,這是《道德經》第三十八章的內容。]
[以前讀《道德經》的時候這段內容,我就覺得是最難的。]
[隻因,這段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理解一:一個東西,你越想有就越沒有,你越怕沒有,你就越沒有;你沒有,它卻有,你不怕沒有,它反而不會沒有。]
[理解二:好人不好是好人;不好的人,想成為好人,卻偏偏成為不了好人。]
[理解三:明白天道,卻大智若愚的人,從來不在乎,自己外在是不是有【德】;表麵上是個天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似已經德道,但他們完全不理解什麼是天道。]
注:理解三,德通得。)
[理解四:我們應該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結果是變化的;我們應該重視內心而不是外在。]
陳然隨便一想,就想到四種不同的解釋,而且貌似都對。
[但,我的理解是……]
[三個字:反人類!]
[比如,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提倡一個人要有道德。]
[為什麼要提倡道德?]
[一個有道德的人,你需要給他提倡道德嗎?]
[不需要!]
[提倡道德,是對不道德的人提倡的;你沒有道德,所以我才提醒你,要有道德。]
[也就是說,道德是人類社會強加給你的,不是你自己的。]
這裡可能會有疑問,一個本來就道德的人,社會無法強加給他道德,又該怎麼解釋?
那麼,就要問,你本來就有道德的道德,是怎麼來的?
還是社會強加給你的,總不可能是天生的吧。
[那麼,我的常識,我的學識,我的認知,我的……]
[都是後天的!]
[也就是說,第二頁是在提醒我們,斬去常識後的危險。]
[即:失我!]
[失我狀態下,我什麼都不知道,我什麼都不會。]
[我是一張白紙!]
推理到這,陳然不禁瞪大眼睛,這是認真的嗎?
簡單來說,自我失我,會讓玩家像嬰兒一樣,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
[但不同的是,我現在的常識是適用於生前的世界;但我們重新構建的常識適用於地獄。]
[有什麼區彆?]
[壞人,在壞人的環境下,隻能做壞人。]
[我在地獄構建的常識,會讓我更適應地獄。]
[簡單來說,我們來到地獄的玩家,都會有抵觸心理,無法習慣地獄中的條條框框,畢竟我們習慣了陽間的【自由】。]
[因此,來到地獄的玩家,都會謹小慎微,生怕觸犯了什麼。]
[但,我若在地獄裡重新構建我的常識,那麼我不會再抵觸地獄,會更加適應地獄的生活。]
[就好比,你去彆人家做客會感到拘束,但當你把彆人的房子買下來,變成自己的,那麼你就不會再有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