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座莊嚴肅穆的府邸之中,氣氛原本平靜如水,眾人正圍坐議事,各抒己見,為當下的局勢出謀劃策。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這份寧靜,隻見門口的侍衛神色慌張,腳步匆匆地闖了進來。
他顧不上喘口氣,趕忙拱手行禮,聲音帶著幾分急切與緊張:“公子,門外有一人自稱是陛下的特使,前來宣讀聖旨。”
孫和原本正專注地聽著眾人的討論,聽到這話,心中“咯噔”一下,一種莫名的預感湧上心頭。
他不敢有絲毫耽擱,急忙站起身來,聲音急切而果斷:“趕緊有請。”
侍衛領命而去,不一會兒,便帶著一人進入了議事廳。
眾人定睛一看,原來是監軍甘述。甘述身著華麗的官服,神色莊重,邁著沉穩的步伐來到議事廳正中間。
他先是向公子孫和等人恭敬地行了一禮,隨後清了清嗓子,朗聲道:“聖旨到,請諸位接旨。”
孫和及孫韶、諸葛瑾、陸遜等人一聽,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起身,整了整衣衫,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額頭幾乎貼到了地麵,大氣都不敢出。
監軍甘述緩緩展開那明黃色的聖旨,神情肅穆,朗聲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承繼祖宗基業,日夜憂歎,心中所念,唯願保我吳地之安寧,護我子民之周全。
然今時局勢,風雲突變,恰似那狂風驟雨,來勢洶洶。漢軍大都督司馬懿老謀深算,用兵如神,其智謀猶如深邃之淵,難以揣測;燕王曹宇亦非等閒之輩,其勢力漸盛,如洶湧之潮,帶著排山倒海之勢,欲吞我疆土。
觀建業城雖為舊都城,然漢軍勢大,其兵鋒所指,銳不可當,恐難久守。若與敵軍在此決一死戰,雖我軍將士皆英勇無畏,用命殺敵,然勝負難料,且恐生靈塗炭,城池淪陷,社稷危矣。
朕思慮再三,為保我吳國之根基,留存複興之希望,特命公子孫和、鎮北將軍孫韶、大將軍諸葛瑾、大都督陸遜等,即刻率所部兵馬,有序撤離建業城。汝等需速整軍備,安撫士卒,不可有絲毫懈怠。
撤離之後,當直奔夷洲島。夷洲乃我吳國新國都所在地,地勢險要,四周環海,猶如天然屏障;物產豐富,可保軍民衣食無憂,且易守難攻,實乃我吳國複興之寶地。
汝等至彼,需齊心協力,操練水軍,使其如蛟龍入海,威震四方;打造兵器,讓那利刃寒光,震懾敵膽;儲備糧草,以圖長久堅守。朕深信,以汝等之才略,必能穩固夷洲,使其成為我吳國複興之根本。
從建業城至夷洲島,雖路途遙遠,然朕望汝等趕緊撤離,朕會在夷洲島親迎諸位。待朕整頓兵馬,與汝等齊心協力,共破來犯之敵,重振我吳國之雄風。
欽此!
吳興元年十月二十日
孫權禦筆”
甘述的聲音在議事廳中回蕩,每一個字都仿佛重錘一般,敲擊在眾人的心上。
待甘述話音剛落,孫和及諸將高呼:“謝陛下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聲音整齊而洪亮,帶著對陛下的忠誠與敬畏。
孫和恭恭敬敬地伸出雙手,如同捧著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般,接過聖旨。監軍甘述順勢扶起孫和,眾將也跟著起身,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而堅定的神色。
孫和心中明白,這聖旨的到來,正合他心中撤軍返回夷洲島的意向。他順勢就坡下驢,聲音沉穩而有力:“我等謹遵陛下聖旨,收拾妥當後,立即撤離建業城,返回夷洲島,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
眾將紛紛拱手應諾,聲音響亮而堅定。孫和馬上吩咐設宴款待欽差大人甘述,席上眾人相談甚歡,談論著局勢,也憧憬著未來的複興之路。
次日辰時,陽光灑在建業城的街道上,卻無法驅散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息。孫和下令全軍撤離建業城,建業城內頓時忙碌起來,所有有用的物品被打包裝上車,士兵們有條不紊地行動著。
按照孫和的命令,鎮北將軍孫韶及副將陸抗、朱異率領的十萬兵馬為前軍,他們如同一把鋒利的尖刀,為大軍開路。
孫和與謀士陸瑁率領的五萬兵馬及大將軍諸葛瑾的五萬兵馬為中軍,穩穩地跟隨著前軍;大都督陸遜率領的六萬兵馬及太守淩封和陳修率領二萬兵馬為後軍,負責斷後,確保大軍的安全。
在二十八萬大軍的押送下,浩浩蕩蕩的隊伍如同一條蜿蜒的巨龍,南下而去,直奔新都郡的治所始新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