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
尹喜剛要開口,卻見教主左手輕抬。
教主眼睛微微眯起,似笑非笑,"天機不可輕泄。"
輕拍牛背,青牛便緩步向前。
尹喜連忙跟上,低聲道:"請聖人移駕寒舍一敘。"
教主不置可否,隻是望著關內錯落的屋舍:"這函穀關,倒是比想象中熱鬨。"
尹喜順著目光看去,隻見街市上商賈往來,百姓穿梭,一派人間煙火氣。
忽然意識到,這位看似超然物外的聖人,對凡塵俗世竟也頗有興致。
"關中要道,商旅必經。"
尹喜解釋道,
"雖比不上洛邑繁華,卻也..."
不料教主卻道:
"繁華易逝,大道永存。"
尹喜聞言,福臨心至,趕忙跪地道:“懇請聖人車駕,於函穀關稍作停留,小人有諸多疑難,欲向聖人請教。”
教主見狀,欣然允之。
見教主應允小留數日,尹喜滿心歡喜,趕忙於館舍之中,精心安排教主的飲食起居,事事親力親為,以弟子之禮,侍奉教主,恭恭敬敬,不敢有絲毫懈怠。
函穀關的館舍內,尹喜親手為教主烹煮"五芝茶"。
這茶采自終南山五處靈穴,平常人飲一口都要醉上三日。
教主接過茶盞,卻道:"可惜少了昆侖雪。"
話音未落,窗外忽降鵝毛大雪。
尹喜驚愕間,教主已從虛空抓取一捧白雪落入茶中。
那雪入水不化,反而綻放出朵朵金蓮。
百日之間,尹喜晨昏定省。
教主或講"道衝而用之",或示"穀神不死"之妙。
最奇的是第七十三日,教主袖中忽然飛出一黑一白兩條魚,在空中演化太極之象。
尹喜看得如癡如醉,雙眸仿若被一層澄澈靈光所覆。
往昔於修行途中積攢的諸多困惑,瞬間煙消雲散,多年停滯不前的靈台關隘,竟豁然貫通,周身氣息隨之靈動流轉。
教主於旁將這一切儘收眼底,見尹喜禮數周全,一言一行儘顯謙遜恭謹,且根骨清奇、資質出眾,心中暗自讚許,便打算將其記入門下的念頭。
不過,收徒乃大事,在收入門下之前,尚需一番考驗,以測其心性。
且說教主自降臨凡塵,於人間悠悠行走,已然曆經數百春秋。
時光匆匆,不覺已至函穀關,掐指算來,竟已有二百餘載。
徐甲,本是教主初降塵世之際,於路邊見一年輕人氣息奄奄,行將就木,教主心生憐憫,出手相救,而後將其收做傭人。
教主與徐甲曾有約定,日薪百錢,以示酬謝。
歲月如流,待到二人至函穀關時,太上老君竟已欠下徐甲薪資高達七百三十萬錢。
彼時,教主欲出關遠行,徐甲心中暗忖,若老爺出關離去,哪裡還有收入來源。
趁教主於函穀關短暫逗留之機,徐甲終是按捺不住,前來向教主索取那積欠已久的薪資。
往昔,教主亦曾對徐甲許下諾言:“待過些時日,吾至西海諸國,定當付你黃金萬兩,以償薪資。”
徐甲當時,亦點頭應允了這約定。
在函穀關停留的日子裡,一日,徐甲如往常一般,牽著那青牛前往城外荒野之處放牧。
此時,教主念及徐甲鞍前馬後侍候多年,心下欲度其成仙,以報其辛勞。
然成仙之路,需心誠誌堅。
教主遂施展妙法,將一株生於吉祥草,幻化成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
此女子身姿婀娜,蓮步輕移至徐甲放牛之地,徐甲正倚著樹樁打盹,忽然聞到一陣幽香。
睜眼時,但見一位翠裙女子正在溪邊浣紗,玉臂如藕,回眸一笑百媚生。
"這位郎君,"
女子聲音似黃鶯出穀,
"可願幫奴家擰乾紗巾?"
徐甲喉結滾動,不自覺地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