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氣東來的異象尚未消散,西方靈山已現波瀾。
八寶功德池中,原本綻放的金蓮突然無風自動,池水泛起陣陣漣漪。
燃燈端坐九品金蓮台,眉間白毫綻放無量光明,照見三界因果輪回。
"道門氣運如日中天,我佛門大興之期將至未至。"
燃燈手中一百零八顆菩提念珠流轉生輝,每一顆念珠上都映照著人間景象,
"太上化身西出函穀,玄元十子廣布道統,若不早作安排..."
大日光明佛踏著金色蓮台飄然而至,周身佛光如日輪流轉,照亮了整個七寶林:"道兄何須憂慮?如今道門雖盛,終究是鏡花水月。我佛門大興,乃是天道大勢,自有賢者應運而出,道兄何必憂慮。"
燃佛抬眸,眼中映出人間景象——老子騎青牛西出函穀,身後紫氣浩蕩三萬裡,所過之處,道韻流轉。
"你看那道門教主,已在我西牛賀洲播下道種。那多寶道人轉世之身,更是暗藏玄機..."
話音未落,七寶林中梵鐘自鳴,三十六重佛光普照。
但見東方天際現出五道虹橋:
第一道虹橋上,元覺聞來佛法戒)踏七寶蓮台而至。
“聞”中藏妙諦,“來”處顯真如,是為‘聞來’
這位洪荒第一佛祖頭頂現出十二重佛光,每一重中都浮沉佛國景象。
第二道虹橋灑落琉璃光雨,藥師菩薩手持淨琉璃壺飄然而下。
那壺中甘露映照大千世界,十二藥叉大將虛影在身後結成法陣。
所過之處,枯木逢春,頑石點頭。
第三道虹橋傳來大願梵唱,地藏菩薩手持九環錫杖緩步而來。
每一步落下,便有金蓮托足,身後浮現度化之景。
那錫杖上的金環無風自動,奏響《地藏本願經》的韻律。
第四道虹橋靈吉菩薩手持定風手持定風珠,腳踏祥雲而來,袈裟上繡著的八方風輪無風自動,將諸天花香聚成“唵嘛呢叭咪吽”的梵文。
那梵文隨風飄散,所到之處,皆有祥瑞之氣彙聚。
第五道虹橋更有雲霄、瓊霄、碧霄三位菩薩聯袂而至,周身佛光繚繞。
這些大能皆已轉修大乘佛法,正果修為深不可測。
燃燈端坐中央蓮台,目光垂視下方諸聖。
自優婆羅陀轉世,西方教改弘大乘佛法以來,諸菩薩修行精進,今日正是印證果位之時。
其中法戒尊者已證得佛果,其餘諸位都是證得八地大菩薩果位以上的存在。
在大乘修行體係中,大乘正果從高到低依次為佛、菩薩、羅漢。
佛是最高果位,代表著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徹底覺悟、解脫生死輪回。
菩薩是“覺有情”,在自我覺悟的基礎上幫助他人覺悟,
菩薩果位又分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佛)等五十二個階位。
其中十地菩薩是菩薩修行中的重要階位,初地以下至十信位的菩薩為小菩薩,初地以上為的菩薩則為大菩薩。
歡喜地初地菩薩):菩薩初證聖果,斷除分彆煩惱障,親見諸法空性,生起無生法忍,內心充滿證道法喜。此階以「布施度」為核心,發起大菩提心,以大悲心廣行濟度,於六度萬行中初顯菩薩行願。
離垢地二地菩薩):以「持戒度」為修持重心,菩薩嚴持清淨戒,身口意三業無染,遠離一切煩惱垢障,不僅自守戒律,更以戒德為眾生示範,奠定修行根基,如淨玉無瑕,堪為世間福田。
發光地三地菩薩):「精進度」主導修行,菩薩勤修禪定,由定生慧,智慧光明漸次增長,照破無明癡暗。此時對佛法領悟深入,能以智慧引導眾生破迷開悟,如明燈初燃,漸顯光芒。
焰慧地四地菩薩):「禪定度」與智慧融合,菩薩以禪定之力引發熾盛慧火,焚燒貪嗔癡等煩惱習氣,將染著轉為清淨。此階智慧如火焰迅猛,能斷除深層惑業,故稱「焰慧」。
難勝地五地菩薩):「智慧度」般若波羅蜜多)為要,菩薩麵對聲聞、緣覺二乘境界及世間複雜難題,以方便善巧智慧超越挑戰,達成自度度他之勝業,故謂「難勝」。
現前地六地菩薩):以「方便度」為核心,菩薩深入觀修十二因緣,徹悟諸法實相,般若智慧現前。於日常生活中,能隨順眾生根機,靈活運用種種方便法門,故稱「現前」。
遠行地七地菩薩):「願度」貫穿修行,菩薩念念與一切智海相應,雖未圓滿佛智,卻能長劫行願,廣度無量眾生,於菩提道上穩步遠行,故名「遠行」。此階已證「念念入三昧」之深定。
不動地八地菩薩):「力度」精進)體現為「無功用行」,菩薩安住無生法忍,不為煩惱、業力動搖,禪定境界如如不動。雖已契入空性,卻以大悲願力不滯涅盤,繼續利生。
善慧地九地菩薩):「智度」圓滿,菩薩成就「無礙辯才」,能應眾生根性宣說妙法,以善巧智慧開解疑惑,令眾生悟入佛道。此階如「法雨普降」,廣度群機,故稱「善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法雲地十地菩薩):菩薩的智慧如大雲一般,能夠遍覆法界,具足自在。此時菩薩已經具備了佛的智慧和功德,能夠以廣大的智慧和慈悲來普度眾生,如同大雲覆蓋大地,滋潤萬物。修行的重點在於圓滿一切功德,準備進入佛位。菩薩在法雲地繼續修行,以圓滿自己的智慧和功德,為最終成就佛果做準備,即慧度。
等覺位:又名金剛喻定,菩薩修行至此,即將成佛,智慧、功德與佛相等,唯獨有一分生相無明未破。
妙覺位:這是菩薩修行的最高果位,即佛位。此時,菩薩斷儘最後一分無明,圓滿菩提,成就佛果,達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境界。
此刻靈山,諸佛菩薩齊至,極樂世界頓時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燃燈聲如洪鐘,震得菩提樹葉簌簌作響:"今有道門大興,其勢來勢洶洶。我西方教亦當有所應對,不可坐以待斃。""
話音方落,藥師琉璃光王菩薩已踏蓮而出,淨琉璃壺口垂落的甘露突然凝結成三十二顆光珠,每顆光珠中都映照著人間疾苦相。
其雙手合十,金身泛起慈悲之光:“我觀南閻浮提眾生,受生老病死之苦,身形多諸痛惱,心識常被貪嗔癡縛。願攜十二藥叉大將轉世,以琉璃甘露遍灑人間,療愈身心疾苦,為佛門種下慈悲善緣。”
其聲如清泉沁脾,字字蘊含救苦宏願。
地藏菩薩緊隨其後,九環錫杖重重頓地,刹那間靈山地麵浮現出十八層地獄的虛影,刀山火海之上,無數孤魂仰頭悲號。
其袈裟上的地藏本願經文字金光大作,朗聲道:“今道門氣運東漸,地獄眾生更受邪祟侵擾,弟子願轉世入人間,勸人向善,普度眾生”
錫杖金環齊鳴,竟隱隱透出鬼泣神嚎之聲,卻又被慈悲佛韻壓製,化作清涼梵唱。
且說三霄自入西方教,便在靈山潛修,不問教中諸事。
一日,雲霄忽感元神震動,收到本尊傳訊自,言瓊霄、碧霄修為尚淺,需借西方大興之機轉世磨劫,方能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