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看這些年他和那些地方鄉紳稱兄道弟的,好像關係不錯,甚至偶爾還會一起喝個花酒啥的,實際上兩邊心裡都有數,一切都隻是表麵功夫罷了。
想想劉延慶被嶽飛擊敗後,不分良莠的折騰了三個多月,為啥就隻拉起了幾千老弱殘兵?
因為他能實際控製的,根本就隻有舒州及其周邊那巴掌大的一塊地兒,再遠點就是地方豪族的地盤了。
那些土財主想的是:
你狗日的把老子家的佃戶都弄走了,誰給老子種地?
沒人給老子種地,老子還怎麼起高樓、納小妾?
劉延慶父子一跑,嶽飛果斷下令渡江,根本就沒等鄭子英的船隊。
舒州江麵可沒像鎮江一樣被清過場,北岸湊一些能渡江的船還是沒問題的。
隻不過嶽飛手下那一萬人都是北方旱鴨子,對岸但凡有個三五百守軍他都不敢讓這些人下水。
先派了一支五百人的先頭部隊過去,確定不是敵軍的詭計後,大軍開始分批渡江。
就這到了南岸後也足足歇了兩天才能再次上路......
不過嶽飛麾下的這一萬精兵,從暈船症狀中恢複過來之後,接下來可就是所向披靡、一路橫掃了!
江南地區已經三百年沒經曆過大規模戰火,上一次滅國級彆的大戰還是趙大遣曹彬攻滅南唐,不過也就隻打到南唐國都江寧城就完事了,接下來便是傳檄而定。
至於方臘起義那種級彆的叛亂,看起來聲勢浩大,參加的人數動輒百萬,實際烈度也就隻是個叛亂而已,真正的攻城戰壓根兒就沒發生過幾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此,長江以南的各處城池,不但城牆年久失修,裡麵的守軍更是從沒上過陣。
勇一點的還敢據城而守,大多數慫包直接就開城投降了!
當然,這裡麵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武家軍也是漢人,在所有人心裡這其實就是場內戰。
如果換成異族入侵,江南人民還是非常英勇的,北方同胞打不過的敵人,他們照樣敢於血戰到底!
嶽飛對那些主動投降的城池秋毫無犯,對抗拒王師的則是逐個拔出。
反正他這次帶足了炸藥,無論城牆還是城門,全都是幾個炸藥包的事兒!
要問嶽飛為啥要在路上耽誤,而不是立刻去和東線的韓世忠會合呢?
他也是沒辦法。
臨行前武從文就很明確的告訴他,朝廷困難,這次南征沒有後勤補給,隻能靠自己就地籌糧。
當然,普通百姓是不允許禍害的......
就在嶽飛大軍一路向東平推的時候,韓世忠終於率大軍抵達了臨安城下。
他從鎮江出發後並沒有選擇直接南下,而是向東南繞行,走的常州【即今常州】、無錫【即今無錫】、蘇州【即今蘇州】、秀州【今嘉興】一線,因為有大運河可以依托,無論運兵運糧都更方便快捷。
他這一路倒是並不缺糧,無論是江北的壽州還是楚州,都已經歸順汴梁好幾個月了,提前為他籌備了一批糧草。
臨安的秦檜雖然是個軍事小白,但掌握兵權的董雲卻是個知兵的。
他很清楚沒有備戰時間的蘇州等地根本擋不住韓世忠,節節抵抗隻能被各個擊破,便提前將這一線的兵力統統招回了臨安。
各地守軍也是樂得如此,韓世忠的能打是出了名的,他們可沒信心與之對抗。
臨安城高牆厚,還能抱團,相比之下可要安全多了。
正規軍跑了,韓世忠又是一心趕路,並沒有沿途燒殺,運河沿線的那些豪強便也裝聾作啞,個彆腦子活的還籌備了一些蔬菜肉食主動勞軍。
不過這種愜意的日子也就到此為止了。
臨安朝廷拒絕了韓世忠的勸降,緊閉四門、全力備戰。
韓世忠無奈,隻能下令打造攻城器械,結果連最簡單的雲梯都沒備齊,之前從舒州方向撤回的三萬勤王軍就到了。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