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奴隸解放風暴席卷藏北的時候,曾經強大的吐蕃帝國不但沒能做出任何反應,還不顧一切的爆發了內亂。
說起來,這場內亂的始作俑者還是武從文,誰讓他把吐蕃國主赤鬆讚布的人頭,醃透了掛在馬上呢?
不過武從文也有話說:老子本來是想送這家夥回拉薩的,多好的敲門磚啊!奈何這廝自己不爭氣,走半道自己掛了......
也不知是人性的貪婪,還是對自家的地理優勢太自信,赤鬆讚布的四個兒子在得到父親的死訊後沒想著報仇,反而先爭起了皇位。
大王妃抱養的長子鬆丹和小王妃生的次子俄布之間率先爭立,大臣們隨之分成兩派,各自糾集軍隊在拉薩城外展開大戰。
雙方還沒廝殺出勝負,其他地方的貴族、將領一看,“呦嗬!這皇位還能用搶的?既然你們搶得,我憑什麼搶不得!不就是個王子嘛,赤鬆讚布又不是隻有兩個兒子!”,於是又扶持了赤鬆讚布的第三子德瑪和第四子紮西加入了皇位爭奪。
四方大軍在拉薩城外混戰一月有餘,最後還是大王妃技高一籌,拉攏收買了一批原本支持二王子的大臣,突然控製了布達拉宮,這才暫時終結了這場內亂。
俄布率殘部逃往了母親老家孟域【今西藏山南市洛紮縣一帶,靠近不丹】,稍稍恢複實力後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擴張,陸續占領了布讓和象雄【兩地也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河穀地帶,和孟域共同組成了後世的阿裡地區】,割據稱王。
德瑪和紮西也分彆逃回了支持他們的地區,吐蕃王室由此分成四支,相互之間仍然征伐不斷。
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年之內......
【特彆標注:以上情節純屬架空杜撰,和現實沒有任何關係。】
華夏八年,十一月。
藏區入冬,風雪漫天,華夏軍被迫在通天河【金沙江上遊】西岸的玉樹地區過冬。
可華夏軍停了,已經暴漲到十五萬的解放奴隸大軍卻沒停止,這一路的繳獲養活不了這麼多人過冬,之前的殺戮也消弭不了他們心中的千年怒火。
他們把食物留給老弱婦孺,讓這些人在華夏軍的庇護下留在玉樹,自己穿著繳獲來的各色衣物,拚著凍死餓死繼續向東,殺奔雜多。
雜多地區的貴族領主們,沒想到這群瘋子這麼不要命,猝不及防之下被打破了堡壘,解放奴隸軍獲得了寶貴的過冬物資。
華夏九年,二月。
熬過了風雪的解放奴隸軍再次啟程,轉向西南抵達巴青。
此地貴族領主已經做好了準備,聯合起來在草原上擺出了犛牛陣,一時間兩萬解放奴隸軍前鋒屍橫遍野。
但那些世代喝人血、吃人肉的大老爺們,低估了奴隸們積壓千年的怒火,也低估了覺醒百姓所能爆發出的力量。
後續五萬解放奴隸軍主力緊跟著到達,踏著同伴還沒涼透的屍體開始了瘋狂進攻。
貴族軍中的奴隸臨陣反戈,讓那些前一天還在哈哈大笑的老爺們,連逃回城堡的機會都沒有!
五月,解放奴隸軍抵達那曲。
這次貴族老爺們學乖了,根本不和這些賤民野戰,隻依靠地利縮在高大的石頭城堡裡堅守。
為了不重蹈巴青老鄉的覆轍,他們還提前屠了手下一萬奴隸青壯,隻留下女人和孩子當肉盾。
解放奴隸軍攻擊受阻,險峻的山道被屍體堵滿,崖壁下戰死的勇士摞了幾米高。
危急時刻,武從文率軍趕到,一路再苦再難也沒舍得扔、沒舍得用的三門小炮立了大功。
這種拆卸後可用馬匹馱運的小炮,其實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野戰迫擊炮,彈道是個大大的弧線,正好能越過障礙直接打到高處的城堡。
也是華夏軍運氣好到了極點,第三輪齊射就有一發炮彈炸中了城頭的石堆。
這些守城利器下方的粗木支架被炸斷,如同開閘洪水一般從城頭傾瀉而下,淹沒了解放奴隸軍攻擊前鋒的同時,也填平了山道上的溝溝壑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