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戰。
秦良玉說的對,也說的不對。
她還是沒理解陸天明說的輿論戰。
現在遠遠不到奪人心的時候,天下對朱明的失望,對貴人的恨意還是不夠。
輿論戰的目的是讓天下接受忠勇侯主導朝政,人心戰則是終極問題了。
大年初五,秦良玉一路快馬回到山海關。
一個哭笑不得的消息,方一藻把白杆兵派回京城了,薊鎮馬世龍也離開三屯營三天了。
東虜還沒影呢,薊鎮已經在堅壁清野。
三屯營、遷安、永平百姓在向山海關撤退,遵化、豐潤、玉田、薊州在向寶坻、香河撤退,薊鎮西邊的平穀、密雲、懷柔,也在往順義撤。
薊鎮千裡防區,隻有大約一萬班軍。
陸天明給東虜開辟了一個巨大的戰場,方圓千裡。
秦良玉不需要出擊,她的任務是帶領遼西和山海營兵,在撫寧建立防線,守住東線,但她意外有個幫手,在永平提督上林苑監皇田的寧遠伯李尊祖,有兩千騎軍保衛中軍。
這種命令當然不是方一藻主導,陸天明、溫體仁、以及另外三位大都督,在年前臘月二十八給了方一藻密令。
一旦接到東虜出動的消息,無需請示,無需等待,立刻堅壁清野,一切責任由後軍大都督和內閣來承擔,若敢違令,格殺勿論。
秦良玉的任務非常簡單,山海關有三個月糧草,撫寧到山海也就一百裡,南北寬五十裡,防線在界河後,薊遼五萬營兵,十萬邊軍,可以輕鬆守住這片防區,帶領百姓等待西邊反擊。
方一藻為了完成這些軍令,秦良玉給京城的消息扣了一天,反正皇帝主不了事,朝廷收到消息也是磨蹭。
但他這麼一來,東虜大軍的消息就滯後南京消息了。
南京大年發生的事,朝臣全是人精,南京六部不等主官,全部發緊急奏折給京城,把通政司的馬全派了出去。
一來推卸責任,二來請皇帝下令緹騎徹查貪墨。
主打一個片葉不沾身。
崇禎收到江南的消息,反應很正常。
休沐期間召集內閣六部,唾沫飛天,噴了一個痛快,最後…讓魏國公提供十萬石糧草給大軍剿匪,南京都察院徹查皇城空餉案。
完了?
是啊,完了。
其他事皇帝連提都沒提。
江南是大明根本,動魏國公就是動朱明根本,除了忍還能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