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耳聞,聽說你天資聰穎,幼年早慧,5歲讀經史,7歲能詩文,9歲寫經集。常跟父親出遊遠方,閱曆山川,接觸豪傑。你的啟蒙老師是張溥,很不幸,他死了,死於南京。”
夏完淳略顯悲傷,“老師壯誌未酬,英年早逝,天地同悲。”
陸天明指一指天空,“天地很高興,張溥一根牆頭草,天地不喜歡。”
“你的天地非小子天地。”
“人生在世,華族共生於一片天空之下。”
“人各有彆,矢誌忠義,名節不墮,方為人生。”
陸天明點點頭,“端哥,十年前我在山西,曾經告訴順天巡撫孫傳庭,死亡不要嘭的一聲灰飛煙滅,毫無意義,而要噓的一聲留下思考。
這是我的底線,若真有那麼一天,人應該自己選擇死亡的時間,選擇死亡的地點,選擇死亡的方式。
人可以死,要死的有意義,要死的留下唏噓,死的留下因果,死的留下經驗,讓後人從這一聲噓中汲取力量,繼續尋找治世大道。”
夏完淳沉默片刻,雙手舉頭,鄭重行禮,“恭賀大將軍立蓋世之功,夏氏生於忠義,死於名節,乃新朝壯麗。”
陸天明還未說話,他突然郎朗說道,“玉鼎再虧,金陵不複,公私傾覆,天地崩離,托命牛衣,巢身蝸室。吊東幸之翠華,蒙塵枳道,望北來之浴鐵,飲馬姑蘇,申胥依牆,秦庭何在,墨允采蕨,周栗難食。黃農虞夏,遐哉尚友之鄉,南北東西,渺矣安身之處。”
陸天明笑了,“不至於吧,我這人從不追殺大嘴巴。你年紀還小,大好前途,也許可以試試,看誰跟你起事,推翻我也說不準。”
“大將軍已開天,小子恨未早生,與大將軍鼎立,庶民何苦,忠於名節,不求多餘。
某生於烈皇之年,長於聖安之世,佐威虜以於征,從長興而再起,追懷故君,何臧何否。言念相臣,何功何罪。
或旰食而宵衣,或墜簪而遺珥,或麥飯以自嘗,或肉糜之勘恥。推本先朝,追原禍始,神祖之垂拱不朝,熹廟之委裘而理,罪莫甚於趙高,害莫深夫褒姒,惟屈犛下之獄,輿朱浮之賜死,雖大臣之無刑,非聖人之得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至於五世倫宗,三朝舊事,指觸瑟為良規,斥采芝為佞軌。使腥穢之北風,陷泥塗於南紀,殷深源之方略空空,王夷甫之風流爾爾。
若乃威虜偏裨,長興文吏,原非將帥之才,未有公侯之器,興懷鴻鵠之形,頗見龍蛇之誌,日日胡床之臥,夜夜鈞天之醉,既一戰之未申,渝九死而靡悔。黃土一抔,丹青萬禩。
…嫖姚空舊築之壇,郎將有先陪之戟,蛟龍非遇雨之期,鯤鵬無禦風之力,韓王孫之城下,知已誰人;宋如意之堂前,傷心何極。下江但見夫綠林,圯橋未逢夫黃石。此孤臣所以輟食而拊心,枕戈而於邑者也。”
眾人聽這話從一個十歲孩子之口而出,個個生起欽佩,幾名朝臣黯然垂淚。
孔貞運顫巍巍道,“黃土一抔,丹青萬禩。板蕩忠貞,唯有夏門。老夫恭送忠貞。”
朝臣齊齊躬身,“我等恭送忠貞。”
夏完淳最眾人躬身,“天下有勞諸位前輩,希望再來,是一個盛世。”
夏母慈愛摸摸兒子的腦袋,一臉驕傲。
夏允彝走到母親身邊,嘭嘭嘭磕頭,老嫗也點點頭,很是高興。
陸天明已經負手走了,夏允彝起身,扶著母親,拉著妻兒,一家甜蜜坦蕩出門,留下一地唏噓。
【作者語,夏完淳16歲寫的《大哀賦》,這人是真正的神童,一家是忠貞之人,為名節不折身,有些人生來就為震蕩人心,想必很多人讀過此賦,任何時候讀,都覺得氣重,意難平】
喜歡錦衣黑明請大家收藏:()錦衣黑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