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_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87章(1 / 1)

海風裡的鹹澀似乎被一種更深沉的情緒浸透了。周小小一遍遍讀著大哥周成業從部隊寄來的信,信紙邊緣被摩挲得發軟。信裡很少提訓練的苦,多是“一切安好,勿念”,筆鋒剛硬,像他繃直的脊梁。更多的是叮囑她注意身體,字裡行間壓抑著長兄如父的牽掛。小弟周成煜的信則活潑許多,說著學校裡新學的公式,抱怨食堂的窩頭,末尾總有一句“姐,你啥時候回來?大哥不在,家裡空落落的。”

她把“省級生態保護示範基地”的獎狀和一卷她與活水林的合影仔細包好,塞進帆布行李袋最底層,上麵蓋著鄭大娘塞的一包烤魚乾和阿海娘送的、用活水芽纖維織的土布。她的家當不多,最珍貴的是那個始終閃著微弱藍光的玻璃瓶,以及幾大本密密麻麻寫滿數據和心得的監測日誌。

離開的決定,像在平靜的海灣裡投下了一塊巨石。鄭大爺蹲在新建的碼頭墩子上,旱煙抽了一鍋又一鍋,海風吹散他花白的頭發。“走吧,閨女。”他終於開口,聲音沙啞得像磨砂紙,“鳥兒翅膀硬了要歸林,人念著根要歸家。望海礁這攤子,有我們呢!阿海現在頂得上一個技術員,你這心血,黃不了!”他用力拍拍胸口,像是保證,又像是壓下那份不舍。

阿海沉默地幫她捆紮行李,動作有些笨拙卻異常仔細。他把最新一期、由他獨立完成的育苗報告塞進那堆日誌裡。“小小姐,”他喉結滾動了一下,“數據我都記全了,按你教的法子,錯不了。等成業哥提乾了,務必來信告訴我們,讓大夥兒都高興高興!”他已經是個能獨當一麵的青年,此刻卻依稀還是當年那個舉著尺子、褲腳沾泥跑來的半大孩子。

啟程那天天剛蒙蒙亮,拖拉機停在監測站門口。周小小不想驚動太多人,但當她拎著行李走出來時,灘塗上、小路旁,已經站滿了聞訊趕來的漁民。他們有的手裡還拿著漁網梭子,有的抱著剛睡醒揉著眼睛的孩子,都默默地看著她。鄭大爺、阿海站在最前麵,身後是那片他們一株一株種下的、在晨霧中望不到邊的活水林,藍綠色的波濤般起伏。沒有喧嘩,隻有海浪拍岸的嗚咽和海風穿過貝殼風鈴的清脆聲響。周小小眼圈一熱,用力朝大家揮了揮手,轉身爬上了拖拉機。

路途遙遠而顛簸。綠皮火車吞吐著濃煙,在廣袤的土地上吭哧吭哧地行進。

窗外的景色從無邊無際的蔚藍,逐漸變為田野、村莊和起伏的丘陵。

周小小緊緊抱著裝著玻璃瓶的背包,感受著車輪與鐵軌有節奏的碰撞。

望海礁的篝火、潮汐、漁歌、還有那些沾滿泥沙卻無比明亮的笑臉,在她腦海裡一遍遍閃過,心頭像是被海潮和離愁反複衝刷。

綠皮火車鑽進隧道時,周小小把臉貼在車窗上。玻璃映出她眼底的紅血絲,背包裡的玻璃瓶隨著鐵軌震動,發出細碎的輕響——那是活水芽母株的根須在營養液裡輕輕晃動,像在替望海礁的風傳遞牽掛。

鄰座的大娘見她總盯著窗外,遞過一塊烤紅薯:“姑娘這是回娘家?看你行李裡裹得嚴實,準是帶了寶貝。”

周小小剝開紅薯皮,熱氣模糊了視線,她想起鄭大娘塞烤魚乾時說的話:“路上餓了就啃這個,海裡的魚養人,跟家裡的白麵饅頭一個暖肚。”

周小小咬了一口烤紅薯,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開,她衝大娘笑了笑:“大娘,我這是帶著海邊的一點也變,打算給家人換個口味,哦,對了……”

說著,周小小找了一塊紙巾,將紅薯放上去,然後拿過自己的包,打開,從裡麵拿了點烤魚乾,遞給身邊的大娘。

“大娘,您嘗嘗,這個可好吃了!”

“哎喲,不用,不用,這可是肉,我不能要!”大娘眼睛死死盯著烤魚乾,卻克製著自己。

現在誰家也不容易,她不能因為自己給了小姑娘一根紅薯,就收人家這麼貴重的回禮。

周小小哪裡能讓她拒絕,乾脆將烤魚乾不由分說的一把塞進大娘手裡。

這樣大娘才收下烤魚乾,但畢竟自己占了便宜,大娘將烤魚乾仔細的包好,收了起來,然後又從自己包裡拿出其他的東西一股腦的塞到周小小手裡,不允許拒絕的那種。

一老一少因為這,也算是熟悉起來,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的。

火車在中轉站停留時,她去郵局給望海礁拍了封電報。

電報員敲鍵盤的聲音清脆,她攥著電報紙反複確認:“望海礁監測站,平安抵中轉站,勿念。周小小。”

末了又添一句,“阿海日誌數據翔實,甚好。”這才覺得心裡那塊懸著的石頭落了地。

再換乘長途汽車時,帆布包的帶子磨得肩膀發紅。她把包抱在懷裡,隔著粗布摸到監測日誌的邊角——阿海補的那幾頁紙格外厚實,上麵用鉛筆描的根係圖,連螺旋紋路的角度都標的一絲不苟。車過黃河大橋時,她忽然想起那年洪水,活水芽的根係在泥沙裡織網的模樣,竟和這橋墩的鋼筋結構有幾分相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縣城汽車站的石板路凹凸不平,小弟周成煜穿著洗得發白的校服,背著她的包在前麵跑:“姐!快些,哥托人捎的信說部隊要調防,這禮拜就能回家探親!”周小小跟著他穿過巷子,看見老屋院牆上爬滿了牽牛花,牆角擺著十幾個玻璃瓶,裡麵的活水芽長得鬱鬱蔥蔥,根須在瓶壁上畫出淡淡的螺旋。

“這都是哥的主意,”小弟指著竹架上的玻璃瓶,眼睛發亮,“他說你在海邊種活水芽護灘塗,咱在家種著,就當替你守著根。”窗台上擺著個貝殼風鈴,是用她當年寄回的貝殼做的,風吹過時,響聲和望海礁監測站的那個分毫不差。

傍晚整理行李時,她把“省級生態保護示範基地”的獎狀貼在堂屋牆上。大哥周成業的軍功章擺在旁邊,紅綢襯得金黃的星星格外亮。小弟趴在桌上翻她的監測日誌,忽然指著阿海畫的潮汐表喊:“姐!這跟咱地理課本上講的‘月球引潮力’對上了!阿海哥沒學過公式都能算準,真厲害!”

第三天清晨,大哥周成業背著軍包出現在院門口。軍裝袖口磨出了毛邊,曬黑的臉上帶著風霜,看見周小小時,筆挺的脊梁忽然鬆了鬆:“小妹,可算回來了。”他接過帆布包時頓了頓,“這裡麵裝的啥?沉甸甸的。”

“是活水芽的母株,還有望海礁的故事。”周小小掀開包,玻璃瓶裡的藍光在晨光裡輕輕晃動。大哥盯著根係的螺旋紋路看了半晌,忽然說:“像極了咱爹當年修水渠時畫的導流圖,都是順著自然的性子來。”

晚飯時,小弟搬來個木箱,裡麵是他攢的“寶貝”:用活水芽纖維織的布做的筆記本,鄭大爺寄來的貝殼標本,還有阿海托人捎帶的育苗手冊。“公社農技站的王站長來看過好幾次,”小弟翻著手冊,“他說想請你去給社員們講講活水芽,咱縣的鹽堿地也想試試。”

周成業給她夾了塊鹹菜:“小妹,你要是想回去,哥支持你。望海礁的活水林離不了你;要是想留下,哥去跟公社說,這生態農業的事,你準能做成。”窗外的貝殼風鈴響了,周小小望著玻璃瓶裡的藍光,忽然想起鄭大爺說的“鳥兒歸林”——原來林不止一處,根也不止一條。

第二天,她帶著玻璃瓶去了公社農技站。王站長蹲在鹽堿地邊,捏著一把泛白的土歎氣:“這地種啥死啥,社員們都沒信心了。”周小小把玻璃瓶放在地頭,藍光映在泥土上,像撒了層碎星:“試試活水芽吧,它在海裡能紮根,在這兒也能。”

她翻開監測日誌,指著阿海記錄的“看潮法”:“漲潮浸海水,退潮灌淡水,咱這兒沒海潮,就用井水和堿水輪著澆,按這表來準沒錯。”王站長的鉛筆在本子上飛快地畫,末了一拍大腿:“周同誌,這法子咱試試!我這就組織社員搭育苗棚!”

消息傳開時,鄭大爺托漁船捎來一麻袋活水芽種子,麻袋上用紅漆寫著“望海礁支援”。阿海的信裡夾著張灘塗全景圖,活水林已經蔓延到燈塔腳下,鄭大爺和漁民們在圖上畫了圈:“這是給你留的位置,等你回來補種。”

周成業休完探親假歸隊前,幫她在鹽堿地邊搭了個簡易監測棚。棚頂掛著望海礁的貝殼風鈴,牆角擺著大哥親手做的土壤檢測儀。“小妹,哥在部隊學了識圖,”他在地上畫著根係分布圖,“這護灘和守土,道理是一樣的,都得紮深根、連成網。”

小弟放學就往棚裡跑,學著阿海的樣子記數據,作業本上畫滿了活水芽的根須。“姐,阿海哥來信說,他們的活水林擋住了台風,”他舉著信紙,聲音清脆,“咱的幼苗也得加把勁,等長成林,就叫‘望海分林’!”

周小小在監測棚的牆上貼了張地圖,望海礁和縣城的位置都用紅筆圈了出來,中間畫著條綠色的線。玻璃瓶裡的母株又結了新種子,藍光透過玻璃,在地圖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像把兩地的綠意,悄悄連在了一起。

綠脈綿延

開春的鹽堿地泛著潮濕的土腥味,周小小蹲在育苗棚裡,看著第一株活水芽頂破種皮。嫩白的芽尖沾著泥沙,根須已經悄悄探向濕潤的土壤,像極了當年在望海礁礁石縫裡發現的第一株幼苗。小弟舉著溫度計跑來,褲腳沾著晨露:“姐!水溫十五度,正好符合阿海哥說的發芽條件!”

監測棚的竹架上,望海礁的貝殼風鈴叮當作響。王站長領著社員們站在棚外,看著幼苗的眼神裡滿是新奇。“周同誌,這小東西真能治鹽堿地?”有個戴草帽的老漢捏著衣角問,他去年種的玉米全枯在了地裡。周小小翻開監測日誌,指著阿海畫的根係示意圖:“您看這根須,能吸收土裡的鹽分,就像海邊的灘塗,種上活水芽,土就‘活’了。”

沒過多久,望海礁的漁船又捎來個大木箱。打開一看,是阿海做的育苗工具:竹編的苗盤浸過海水防腐,木尺上刻著潮汐刻度,連標簽紙都是用活水芽纖維做的。鄭大爺附信說:“阿海這娃熬了三個通宵趕製的,說內陸育苗得用‘海法子’打底子。”周小小把木尺遞給小弟,上麵的螺旋紋標記已經被磨得發亮。

夏初的暴雨來得突然,周小小和社員們披著蓑衣加固育苗棚。雨水順著棚頂的茅草往下淌,她忽然發現棚柱的根基處,竟有細小的活水芽根係纏了上來,像在望海礁時那樣,悄悄把竹架和泥土連在了一起。“王站長快看!”她指著那些銀白的根須,“它們在自己找水呢!”老漢們蹲在泥裡細看,有人念叨:“這植物通靈性,跟咱莊稼人一樣實誠。”

大哥周成業從部隊寄來個包裹,裡麵是本嶄新的《土壤學概論》,扉頁上用紅筆圈出“鹽堿地改良”章節。“哥說這是部隊圖書館借的,”小弟翻著書,指著裡麵的圖表,“你看這數據,跟阿海哥記錄的活水芽生長周期對上了!”周小小把書裡的理論和監測日誌對比,在空白處補畫根係生長曲線,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像極了望海礁實驗室裡的記錄聲。

秋分時,鹽堿地的活水芽長到了半尺高。社員們在周小小的指導下,學著望海礁的法子搭起“生態埂”——用麥秸捆紮土坯,中間撒滿活水芽種子。老漢摸著埂上的嫩芽笑:“這比石頭堤壩輕巧,還能長莊稼,真是好法子!”遠處的玉米地泛著金黃,收割機駛過的田壟邊,活水芽的藤蔓已經悄悄爬了過去,在泥土裡織起細密的網。

喜歡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請大家收藏:()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路西行 係統出錯後,我成了LPL救世主 權力巔峰:從縣委大院開始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帶著超市穿六零,全家吃得滿嘴油 我真沒想出名啊 知青下鄉,我成了村裡香餑餑 奪命劍,惹仙君,師妹殺穿修仙界 修仙回來後:我在星際種田養崽 夢履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