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_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86章(1 / 1)

海風裡仍帶著鹹澀,卻多了幾分煙火氣。監測站的木牌被風雨侵蝕得發灰,“活水傳脈生生不息”八個字卻被周小小用紅漆重新描過,在陽光下格外醒目。鄭大爺的漁船早已泊在岸邊,船頭掛著的活水芽標本成了漁村新的“平安符”——這是老漁民們自發的約定,出海前都要到監測站討一株幼苗,說這植物能“鎮浪”。

開春時,公社來人考察,看著木棧道旁成排的活水芽幼苗,在筆記本上記了滿滿三頁。“周同誌,這植物既能固沙,又能當肥料,公社打算在全縣灘塗推廣。”領頭的乾部拍著周小小的肩膀,“縣裡給你們撥了三台柴油發電機,以後實驗室不用再靠燈塔的電了。”

鄭大爺帶著漁民們在灘塗搭起育苗棚,竹架上爬滿了活水芽的藤蔓。阿海已經長成半大的小夥子,胳膊上曬出健康的古銅色,他學會了用鄭大爺教的“看潮法”育苗——漲潮時浸海水,退潮後灌淡水,成活率比恒溫培養箱還高。“小小姐,你看這根須,比去年粗了一倍!”他舉著尺子跑來,褲腳還沾著泥沙,“張教授寄來的論文裡說,這叫‘生態適應性進化’。”

那年夏天,黃河入海口暴發洪水,望海礁的灘塗卻安然無恙。公社組織的考察隊在礁石下發現,活水芽的根係在泥沙中織成了密不透風的網,連最洶湧的浪頭都被緩衝成細流。周小小在監測日誌裡畫下根係分布圖,旁邊貼了張漁民們加固堤壩的照片——他們學著活水芽的生長規律,用蘆葦捆紮石塊,築起了一條“生態堤”。

秋天的漁汛格外熱鬨,漁船歸港時艙裡滿是梭子蟹和黃花魚。鄭大爺的小孫子背著新書包,書包上縫著活水芽的圖案,那是漁婦們用染了海水藍的線繡的。“小小老師,今天學了‘生態平衡’,老師說就是咱們種活水芽的道理。”孩子掏出作業本,上麵畫著水鳥在活水芽叢中棲息的圖畫,被老師打了紅五星。

實驗室的標本室添了新成員:一隻擱淺後被救活的小海豚標本,標簽上寫著“2017年9月,發現於活水芽防護區外500米”。周小小給它係上紅繩,旁邊擺著阿海製作的根係模型——用竹簽和藍線紮成,螺旋紋路和當年河圖玉璧上的圖案分毫不差。張教授從省城寄來的信裡說,這模型被博物館借去展覽,成了“遠古智慧與現代生態”的展品。

第一場凍雨落下時,監測站的新樓封頂了。公社派來的木工在房梁上掛了串活水芽種子做的風鈴,說這是“新屋納福”。周小小站在二樓窗前,看著鄭大爺帶著孩子們在樓後栽下一排樹苗,每棵樹下都種著一株活水芽。“等這些樹長高了,就給候鳥做個新家。”老人擦了擦汗,手裡的鋤頭把已經被磨得發亮。

年底的表彰大會上,周小小捧著“勞動模範”的獎狀,看著台下黑壓壓的人群。阿海作為漁村代表發言,手裡的發言稿邊角都磨卷了:“活水芽教會我們,守著海,就要護著海。現在咱們的灘塗綠了,魚多了,連城裡的老師都帶著學生來寫生……”台下的掌聲像潮水般湧來,鄭大爺悄悄抹了抹眼角,手裡還攥著給監測站修窗戶的鐵皮。

除夕夜的祠堂裡,長桌上擺著新釀的海菜酒,酒瓶上貼著手繪的活水芽標簽。孩子們舉著用貝殼和活水芽莖稈做的燈籠,燈籠裡的蠟燭映得螺旋紋路忽明忽暗。周小小翻開最新的監測日誌,第一頁貼著張黑白照片:望海礁灘塗,稀疏的活水芽在礁石間倔強地生長,而照片背麵寫著一行字:“從一粒種子開始,讓山海常綠。”

開春後,公社的拖拉機突突地開進了望海礁,車鬥裡裝著新到的育苗盤和塑料薄膜。“周同誌,縣裡批了專項資金,要在全縣建十個活水芽育苗基地!”乾部遞過來的文件上,“望海礁模式”四個字被紅筆圈了出來。鄭大爺蹲在拖拉機旁抽煙,看著阿海指揮年輕人卸物資,煙袋鍋裡的火星明明滅滅:“當年我爹說這海是活的,現在才算真見著活氣了。”

這時的阿海已經能獨當一麵,他帶著幾個漁村青年組成了“護灘隊”,每天背著水壺沿著海岸線巡查。一次退潮後,他們在礁石縫裡發現了成片的活水芽幼苗,根係纏著細碎的貝殼,在陽光下泛著淡藍微光。阿海在筆記本上畫下坐標,旁邊標注著“第四代幼苗,根係延伸長度1.2米”,字跡比當年工整了許多,隻是末尾仍習慣性畫了個螺旋紋小標記。

夏天的暴雨季,縣水利局的技術員踩著泥濘趕來,手裡捧著水文監測報告:“周同誌,你們這活水芽真神了!周邊公社的灘塗都被衝蝕了,就望海礁的海岸線往外擴了半米!”周小小領著他們去看那道“生態堤”,蘆葦捆紮的石塊間,活水芽的根係早已鑽透縫隙,把人工堤壩和自然灘塗連在了一起。技術員們蹲在泥裡拍照,褲腿沾滿泥漿也顧不上擦,說要把這“土辦法”寫進防汛手冊。

秋分時,望海礁迎來了第一批外地學員。他們是周邊縣區派來的農技員,背著鋪蓋卷住進了監測站的舊宿舍。阿海成了實操老師,教他們辨認潮汐時間、測量鹽度,手裡的竹竿在灘塗上劃出一道道弧線:“漲潮前兩小時播種最好,活水芽的種子得先喝夠海水,再喝淡水,就像咱漁民既要懂海性,也得守時令。”學員們圍著他記筆記,有人發現他講課的語氣神態,竟和周小小當年一模一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實驗室的恒溫培養箱早就換了新的,鄭大爺卻還常來轉悠,手裡總提著個鐵皮盒,裡麵裝著他撿的奇特貝殼。“丫頭你看這個,”他指著一枚螺旋紋貝殼,“和活水芽的根須轉得一樣快,這是不是就是張教授說的‘自然密碼’?”周小小笑著把貝殼放進標本盒,標簽上寫“鄭大爺捐贈,2018年秋”,旁邊已經擺滿了老人這幾年送來的“寶貝”——有帶著水藻的鵝卵石,有被海浪磨圓的玻璃片,每一件都藏著望海礁的故事。

入冬前,縣文工團來漁村采風,漁婦們把活水芽的故事編成了漁歌。“蘆葦青,海水藍,活水珠芽紮海灘,根兒纏纏護家園……”歌聲飄出祠堂時,周小小正在給新栽的幼苗蓋保溫膜,阿海和孩子們舉著燈籠幫忙照亮,燈光下,每個人的臉上都沾著泥沙,卻笑得比燈籠還亮。

第一場雪落時,監測站的玻璃櫥窗裡多了塊新獎牌——“省級生態保護示範基地”。周小小用紅綢布蓋著,等開春要給張教授看。老人去年冬天生了場病,現在還在省城休養,信裡總念叨著望海礁的活水芽。阿海每天都給張教授寫信,彙報幼苗的生長情況,字裡行間總不忘畫個小小的螺旋紋,那是他們約定的“平安符號”。

除夕夜的餃子宴上,鄭大爺的小孫子舉著新課本跑來,指著上麵的插圖喊:“小小老師!你看這活水芽,課本裡印著咱們監測站的照片呢!”周小小湊過去看,照片上,她和阿海正蹲在灘塗裡測量幼苗,背景裡的燈塔閃著光,遠處的海麵上漂著點點漁船。課本的注釋寫著:“望海礁的生態守護者們,用智慧讓瀕危植物重煥生機。”

窗外的貝殼風鈴又響了,周小小望著漫天飛雪,忽然發現雪落在活水芽的葉片上,並沒有立刻融化,而是凝成了細小的冰晶,像給嫩芽鑲了層銀邊。阿海說這是“活水芽在攢勁兒過冬”,等開春第一場潮來,它們就會借著雪水的滋養,長出新的根須。

開春的第一縷陽光剛漫過燈塔,望海礁的灘塗就熱鬨起來。縣農機站送來的插秧機突突作響,阿海正領著護灘隊給新拓的育苗基地劃田壟,鐵犁翻過的泥土裡,混著細碎的貝殼和活水芽的老根。“按張教授設計的株距,每行隔三尺,這樣根係能在地下連成網。”阿海蹲在田埂上放線,手腕上的舊手表是鄭大爺給的,表盤裡嵌著片活水芽的枯葉,“當年小小姐教我量株距,用的還是蘆葦杆呢。”

這時的周小小正忙著給全省來的技術員做培訓,實驗室的黑板上貼滿了活水芽的生長曲線圖。“大家看這組數據,”她指著投影幕布上的根係分布圖,“在鹽度3‰的水域,根係抓力能提升40,這就是咱們‘生態堤’能抗住大潮的關鍵。”台下有人舉著筆記本追問,筆尖在紙上劃出沙沙聲,窗外的竹棚裡,鄭大爺正帶著漁婦們分揀種子,把顆粒飽滿的活水芽種子裝進牛皮紙袋,袋口都係著紅繩——那是要寄給全省各育苗基地的“種源”。

入夏後,省裡的科考船第一次開進望海礁。穿著白大褂的研究員們扛著儀器上岸時,被灘塗邊成片的活水芽驚住了:淡藍色的莖葉在風中起伏,退潮後的根係在陽光下泛著銀光,像給礁石鋪了層會呼吸的綠毯。“周站長,你們培育的第三代品種,根係密度比實驗室數據高15!”一位戴眼鏡的研究員舉著檢測儀,聲音裡滿是激動,“這證明野生環境下的適應性進化完全成立!”周小小笑著遞過監測日誌,裡麵夾著阿海手繪的根係生長速寫,每一筆都標著潮汐時間。

秋汛來得格外早,鄭大爺卻一點不慌。他帶著漁民們在“生態堤”外又加了層蘆葦簾,簾子裡嵌著活水芽的種子。“等潮水退了,這些種子就會在泥裡紮根,”老人用竹竿撥開簾布,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嫩芽,“就像咱漁村的娃,經點風浪才長得壯。”這話被來采訪的記者記在本子上,後來登在報紙上,標題叫《老漁民的生態經:向活水芽學紮根》。

監測站的標本室又添了新成員:一窩剛孵化的白鷺雛鳥標本,旁邊擺著它們巢裡的活水芽絨毛。阿海在標簽上寫:“9月,發現於第七號育苗棚頂,親鳥以活水芽種子為食。”周小小看著這對標本,忽然想起剛來時鄭大爺說“鳥都不愛來這荒灘”,如今監測日誌裡的鳥類記錄已經添到了五十六種,每一頁都貼著孩子們畫的鳥雀塗鴉。

冬初的一天,張教授終於從省城回來了。老人拄著拐杖,在阿海的攙扶下走到灘塗邊,看著齊腰高的活水芽,眼眶紅了:“丫頭,當年我送你的種子,真長成森林了。”周小小從實驗室捧來那個玻璃瓶,裡麵的母株依然發著藍光,根係在營養液裡盤成了完整的螺旋。“張老師您看,”她指著瓶底,“它還在結新種子呢。”

除夕夜的篝火旁,漁婦們新編的漁歌多了段新詞:“銀燈照,海浪搖,活水成林護漁樵,代代守著這方潮。”鄭大爺的小孫子已經成了護灘隊的小幫手,正給新來的誌願者講解活水芽的故事,手裡的筆記本封麵是用活水芽纖維做的,摸起來像海邊的細沙。周小小看著火光中一張張年輕的臉,忽然發現阿海講課時的樣子,和當年的自己一模一樣。

開春的木棧道旁,新立了塊石碑,上麵刻著“活水林”三個大字,落款是“望海礁全體守護者”。周小小和阿海給石碑培土時,發現石縫裡已經鑽出了細小的活水芽幼苗。“你看,”周小小笑著說,“它們自己找到新家了。”海風拂過,貝殼風鈴輕響,遠處的燈塔閃著光,照亮了灘塗上那片望不到頭的綠,像一片永遠不會熄滅的星光。

周小小看著這發展的越來越好的地方,突然覺得自己也該回家了。

大哥和小弟都寫了不少信件說想她了。

喜歡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請大家收藏:()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路西行 係統出錯後,我成了LPL救世主 權力巔峰:從縣委大院開始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帶著超市穿六零,全家吃得滿嘴油 我真沒想出名啊 知青下鄉,我成了村裡香餑餑 奪命劍,惹仙君,師妹殺穿修仙界 修仙回來後:我在星際種田養崽 夢履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