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過後,望海礁的空氣裡彌漫著鹹濕的草木清香。周小小蹲在新監測站後的試驗田旁,看著孩子們圍在剛搭建的生態觀察箱前嘰嘰喳喳。阿海舉著放大鏡,鼻尖幾乎貼在玻璃上:“小小姐!海水組的根須開始分叉了!”
周小小笑著走過去,在筆記本上畫下根係的螺旋弧度。這組對比實驗已經進行了一個月,淡水與海水環境中的活水芽呈現出奇妙的差異——淡水組莖乾翠綠挺拔,海水組則帶著淡藍的熒光,根係也更發達。她想起張教授上周寄來的論文初稿,標題用紅筆圈著:《鹹淡水過渡帶的活化石:活水芽的生態適應性研究》。
“小小姐,候鳥觀測點的相機拍到白鸛了!”二柱舉著平板電腦跑過來,屏幕上幾隻白羽水鳥正掠過灘塗。周小小眼睛一亮,這是今年入秋以來首次觀測到遷徙的白鸛,說明活水芽周圍的生態正在吸引更多物種回歸。她立刻在牆上的生態圖譜裡貼上白鸛的貼紙,正好貼在活水芽圖譜的右側。
傍晚整理數據時,周小小發現實驗室的恒溫培養箱出了故障。她正對著說明書發愁,鄭大爺扛著工具箱推門進來:“丫頭,我聽阿海說你這兒機器壞了?”老人戴上老花鏡,手指在控製麵板上敲敲打打,“上次修凍庫的師傅教過我幾招,試試這個。”
隨著“嘀”的一聲輕響,培養箱的指示燈恢複了綠色。周小小看著鄭大爺滿是老繭的手,突然想起剛來時他幫自己修燈塔門窗的樣子。三個月過去,這位沉默的老漁民已經能叫出每個實驗儀器的名字,甚至會提醒孩子們記錄潮汐時間。
夜裡,周小小在燈下寫監測日誌,窗外傳來貝殼風鈴的輕響。她翻開第一本筆記本,扉頁上林青雨寫的“活水傳脈”四個字已經有些褪色,但下麵自己補的“生生不息”卻越發清晰。桌角的玻璃瓶裡,那顆張教授送的活水芽種子懸浮在營養液中,發出微弱的藍光,像一顆不會熄滅的星星。
入冬前的最後一個晴天,監測站迎來了第一批大學生誌願者。周小小帶著他們沿著新修的木棧道考察,棧道旁每隔十米就立著一塊觀察牌,上麵貼著活水芽不同生長階段的照片。“這裡的潮間帶是活水芽最活躍的區域,”她指著退潮後裸露的礁石,“上個月我們在石縫裡發現了第三代幼苗,根係已經能固定兩公斤重的石塊。”
誌願者們蹲下來拍照時,周小小注意到阿海正拿著筆記本給一個戴眼鏡的女生講解:“你看這個螺旋紋,和河圖玉璧上的一模一樣,張教授說這是遠古生態的密碼。”女生認真地記錄著,時不時點頭提問,陽光落在兩個年輕的身影上,像一幅溫暖的剪影。
第一場雪落下時,監測站的標本室已經陳列了三十多種海岸生物標本。周小小給每個標本都係上標簽,標注著發現時間和與活水芽的共生關係。最顯眼的位置擺著兩個玻璃罩,裡麵分彆是淡水和海水環境中成熟的活水芽植株,透明的種子在燈光下閃爍,仿佛把整個望海礁的陽光都收在了裡麵。
除夕夜,周小小原本打算獨自在監測站守歲,卻被鄭大爺硬拉回了漁村。漁婦們在祠堂擺了長桌,桌上的海鮮火鍋冒著熱氣,孩子們舉著自己做的活水芽燈籠跑來跑去。鄭大爺端起酒杯:“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好三成,這都要謝謝咱們的生態小衛士!”大家笑著鼓掌,周小小突然覺得眼眶發熱。
開春後,林青雨帶著新一批遊學隊伍來訪時,驚訝地發現監測站旁多了一片育苗圃。幾十株活水芽幼苗在溫室裡茁壯成長,阿海正帶著幾個孩子給幼苗測量高度。“這些是我們培育的改良品種,”周小小驕傲地介紹,“能更快適應不同鹽度環境,下個月就要移栽到黃河入海口的濕地裡。”
林青雨看著牆上不斷更新的生態圖譜,從活水芽到鳥類,從浮遊生物到魚類,一張完整的生態網正在慢慢成形。“張教授說你們的觀測數據填補了黃河口生態研究的空白,”她遞給周小小一份文件,“這是國家濕地保護中心的合作邀請,他們想推廣活水芽的培育技術。”
周小小翻開文件,指尖撫過“生態密鑰”四個字。窗外,春風吹過木棧道旁的蘆葦叢,幾隻白鷺從水麵掠過。她想起剛到望海礁的那個清晨,海風吹亂她的短發,而現在,她的頭發已經能紮成一個小小的馬尾,就像活水芽的根須,在這片土地上紮得越來越深。
夕陽西下時,周小小帶著孩子們在新栽的活水芽旁掛起風鈴。貝殼碰撞的清脆聲響裡,她仿佛聽到了黃河與大海的對話,聽到了遠古生態密碼被重新解讀的聲音。阿海突然指著遠方:“小小姐你看!那些種子飄向深海了!”
透明的種子乘著漲潮的浪花遠去,周小小望著海平麵泛起的微光,忽然注意到阿海手裡的筆記本封麵——那是用活水芽的莖葉纖維特製的防水封麵,上麵用貝殼粉畫著螺旋狀的根係圖案。"阿海的畫畫進步好大,"她笑著揉了揉男孩的頭發,"下次標本室的植物圖譜,就請你幫忙繪製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海的臉瞬間漲紅,把筆記本抱在懷裡連連點頭。旁邊的二柱不服氣地舉起笛子:"小小姐,我新學了首曲子,叫《活水謠》,能在觀測鳥類時吹嗎?張教授說輕柔的聲音不會驚擾它們。"周小小接過他遞來的樂譜,隻見紙頁邊緣畫著小小的浪花圖案,顯然是用心裝飾過的。
初夏的暴雨來得猝不及防。監測站的警報器突然響起,周小小衝到海岸觀測屏前,發現南灘的潮間帶出現了異常水流。她立刻召集誌願者和孩子們:"帶上防水設備,我們去加固幼苗防護網!"鄭大爺不知何時已帶著漁民們候在門口,每個人手裡都握著加固用的竹竿和繩索。
雨幕中,大家手拉手組成人牆護住育苗圃。海水漫過腳踝時,周小小忽然發現活水芽的幼苗在激流中竟呈現出奇特的韌性——莖乾順著水流彎曲,卻始終保持根係不脫離土壤。"快記錄!"她對舉著攝像機的誌願者喊道,"這是應激性研究的重要數據!"
暴雨過後,南灘的泥沙裡冒出了更多活水芽幼苗。孩子們趴在灘塗上數著新芽,阿海突然驚呼:"小小姐!它們的根係在泥沙裡連成網了!"周小小俯身細看,果然發現不同植株的根係在地下相互纏繞,形成一張細密的生態防護網,將鬆散的泥沙牢牢固定。
這個發現讓張教授專程從省城趕來。他跪在灘塗裡用探針小心撥開泥沙,激動地對隨行的研究員說:"這就是天然的水土保持係統!活水芽不僅能適應鹹淡水環境,還能通過根係網絡改善海岸侵蝕。"他轉頭看向周小小,眼裡閃著亮光,"你們的長期監測太有價值了。"
監測站的實驗室裡很快多了個巨大的沙盤模型,裡麵模擬了黃河入海口的地形。周小小和孩子們用不同顏色的沙子標注活水芽的分布區域,每當新發現一片幼苗,就插上一麵小小的綠旗。三個月後,沙盤上的綠旗已經連成了一道從河岸延伸至淺海的綠色絲帶。
暑假裡,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學生夏令營隊伍住進了監測站的宿舍。周小小帶著他們製作"生態瓶"——在玻璃瓶裡分層裝入淡水、海水和泥沙,再放入活水芽種子。"一周後你們會發現奇跡,"她給每個瓶子貼上標簽,"這些種子會在兩種水質中同時發芽,就像連接江河與海洋的使者。"
離營那天,孩子們捧著自己的生態瓶合影。一個戴眼鏡的女孩紅著眼圈說:"小小姐,我以後想學生態學,回來幫你研究活水芽。"周小小送給她一枚用活水芽種子製作的書簽:"這是望海礁的邀請函,我們永遠歡迎你。"
秋分時節,監測站迎來了特殊的客人——幾位研究古生物的教授。他們帶來了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陶器,上麵的水紋圖案竟與活水芽的螺旋細胞結構驚人相似。"這證明早在數千年前,先民就已觀察到這種神奇植物,"老教授指著陶器對孩子們說,"你們現在做的記錄,也會成為未來的珍貴史料。"
周小小在整理這些文物資料時,發現了一封林青雨寄來的信。信裡夾著張照片:城市小學的教室裡,孩子們正在種植從望海礁帶去的活水芽,窗台上擺滿了貼著"黃河"、"海洋"標簽的玻璃瓶。"他們都盼著寒假來望海礁實地觀測,"林青雨在信裡寫道,"你播下的種子,正在更多地方發芽。"
深秋的觀測站飄起了蘆花。周小小站在新落成的生態觀測塔上,望著遠處的貨輪緩緩駛過航道。岸邊的蘆葦蕩裡,白鸛的身影比去年多了一倍,孩子們舉著望遠鏡認真記錄著候鳥的種類和數量。鄭大爺的小孫子舉著畫板,正在描繪活水芽與水鳥共生的畫麵。
實驗室的燈光亮到深夜。周小小在電腦前整理年度報告,屏幕上是活水芽生長數據的三維模型,隨著鼠標轉動,能清晰看到植株如何從河岸向海洋逐步蔓延。桌角的玻璃瓶裡,那顆張教授送的種子已經長成了完整的植株,根係在水中依然保持著美麗的螺旋狀。
窗外傳來貝殼風鈴的輕響,周小小抬頭望見月光下的海麵泛著微光。她知道那是活水芽的種子在隨波漂流,帶著望海礁的故事去往更遠的地方。就像監測站牆上那句新添的標語寫的那樣:"每顆種子都在書寫生態的詩行,每條根須都在連接江河與海洋。"
當第一片雪花落在監測站的屋頂時,周小小在年度總結會上展示了一組對比照片:左側是她初到望海礁時拍的荒蕪礁石,右側是如今綠意盎然的海岸。"這隻是開始,"她指著屏幕上的規劃圖,"明年我們要建立活水芽基因庫,還要培訓更多漁村孩子成為生態觀察員。"
散會後,鄭大爺遞給她一個布包,裡麵是用活水芽秸稈編織的筆記本。"漁村的婦女們學著編的,防水耐用,"老人笑得皺紋裡都盛著暖意,"你看這封麵的圖案,像不像你們說的根係網絡?"周小小撫摸著布麵上細密的紋路,突然意識到,望海礁的人們早已和活水芽融為一體,共同編織著這片土地的生態詩篇。
除夕夜的篝火晚會上,孩子們把親手製作的"生態燈籠"掛滿了沙灘。
鄭大爺帶著漁民們敲起了漁鼓,節奏裡混著海浪聲,孩子們圍著篝火跳起了自編的“活水舞”,手臂模仿著活水芽在風中搖曳的姿態。
周小小看著人群中阿海認真的樣子,他手裡舉著的燈籠格外精致,燈籠柄上還纏著活水芽的乾枝條。這孩子如今已是監測站的小助手,不僅能獨立完成幼苗高度測量,還學會了用簡易相機拍攝根係生長情況。“小小姐,您看我的燈籠能評第一名嗎?”阿海跑過來,鼻尖沾著貝殼粉顏料,像隻花臉小貓。
“當然能,”周小小幫他擦掉顏料,“不過第一名的獎勵要等年後了——張教授說要送咱們一套水下觀測設備,到時候第一個讓你操作。”阿海眼睛瞬間亮起來,蹦跳著跑回隊伍裡,嘴裡喊著“我要去告訴二柱”,聲音被海風送得很遠。
年初三的清晨,周小小被一陣清脆的鳥鳴喚醒。推窗望去,監測站的屋頂落著薄薄一層霜,幾隻白鷺站在圍欄上梳理羽毛,而去年移栽的活水芽叢中,竟多了幾個圓滾滾的鳥窩。她趕緊拿起相機,卻發現阿海和幾個孩子早已蹲在不遠處,正用畫筆記載這動人的景象。
喜歡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請大家收藏:()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