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_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91章(1 / 1)

春末夏初的太陽,已然帶上幾分狠厲的意味。風卷著塵土和稀薄的水汽,掠過一片片艱難複蘇的土地。鹽堿地特有的那種蒼白色,依然是大地的底色,但這一次,點點綠意不再是孤軍奮戰,它們沿著新修的生態埂、排水溝,在覆蓋著秸稈的“被子”下,連成了更為堅韌的陣線。

周小小蹲在田埂邊,用手指小心地撥開一株活水芽根部的秸稈,仔細觀察著土壤的濕度和鹽晶析出的情況。她的臉龐被風吹得粗糙,眼神卻銳利而專注。李文跟在她身邊,熟練地在本子上記錄著數據。

“李姐,你看,”周小小輕聲說,指尖拈起一點稍顯濕潤的土,“覆蓋了秸稈的地方,墒情確實好很多,返鹽也輕了。”

李文湊過去看了看,點頭道:“是啊,老鄉們現在都信這個‘蓋被子’的法子了。就是秸稈不太夠用,還得想法子。”

“阿海上次信裡說,他們海邊也用海草,甚至曬乾的水藻。咱們看看附近水塘、窪地裡有沒有類似的替代品……”周小小正說著,一個半大的孩子氣喘籲籲地跑過來。

“周同誌!李同誌!縣裡通知,讓趕緊回去開會!說是……說是省裡又來人了!”

周小小和李文對視一眼,心裡都咯噔一下。去年省觀察員帶來的那份引起討論的報告,後續雖有讚許,但質疑之聲也不小。這次又來,是福是禍?

公社簡陋的會議室裡,煙霧繚繞。省裡來的是一位五十歲上下、表情嚴肅的乾部,姓王,介紹是生產指導處的副處長。縣裡的領導陪在一旁,神色有些緊張。公社乾部和社員代表們擠滿了屋子,空氣凝重。

王處長沒有過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題。他先是肯定了試點地區在去年特大旱災中“保綠”的努力和精神,但話鋒隨即轉向了尖銳的質疑。

“但是,同誌們啊,‘綠脈’係統的核心目的是增產,是解決群眾的吃飯問題!我看了你們去年的產量數據,坦白說,很難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溝渠、修埂子、鋪秸稈,結果呢?收上來的糧食還不夠塞牙縫的!有的同誌反映,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了?花架子擺得好看,卻不頂飽啊!”

他的話像一塊冰,砸在眾人心上。底下社員們竊竊私語,有的低頭不語,有的麵露不服。那位曾經在食堂問周小小“啥時候才能多打糧食”的婦女,抱著孩子,眼神裡又充滿了憂慮。

公社老書記磕了磕煙袋,試圖解釋:“王處長,去年情況特殊,百年不遇的大旱……”

“乾旱不是隻有你們這裡旱!”王處長打斷他,語氣加重,“全省乃至全國很多地方都受災!為什麼彆的有些地方,產量損失就沒這麼大?我們要思考的是自身的抗災能力到底有沒有提高!你們這些辦法,聽起來新奇,什麼貓耳洞、秸稈被,是不是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投入產出比劃算嗎?能不能大規模推廣?這些都是問題!”

他目光掃視全場,最後落在周小小身上:“周小小同誌,你是具體的技術負責人,你說說看。如果今年再來一次去年的旱情,你能保證產量有顯著提高嗎?能保證社員們不再餓肚子嗎?”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周小小身上。壓力如山般襲來。她知道,此刻任何空洞的保證都毫無意義。她深吸一口氣,站了起來,聲音清晰卻不高亢,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堅定。

“王處長,各位領導,鄉親們,我無法保證。”她的話讓會場一陣騷動,王處長的眉頭擰得更緊了。

周小小話鋒一轉:“天災的事情,誰也打不了包票。老天爺不下雨,就算有再好的辦法,我們也變不出水來。但是,我們能保證的是,儘最大努力,讓每一滴水發揮最大的作用,讓每一寸土地積蓄最大的力量,讓莊稼的抗逆性提到最高!”

她拿起李文記錄的數據本:“去年,在幾乎絕收的情況下,我們的核心試驗區保住了七成的活水芽和堿蒿,這些植物固氮改土的效果,數據在這裡,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了零點三個百分點,表層鹽分下降了百分之五。這意味什麼?意味著地確實在變好,雖然慢,但方向是對的!”

她又指向窗外:“那些貓耳洞水窖,在春季降雨時存下的水,保證了播種時關鍵的水分。秸稈覆蓋讓土壤蒸發量減少了近三成!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效果!它們不是花架子,是我們在極端條件下,從群眾智慧、從解放軍同誌、從海邊漁民那裡學來的,保命的土辦法!”

“至於產量,”周小小語氣沉痛但坦誠,“去年我們確實歉收了,鄉親們挨了餓,我心裡比誰都難受。但是,如果我們不這麼做,去年就是絕收!今年這片地可能已經徹底鹽堿化,連這點綠都看不到!我們現在做的,是在給土地治病,病去如抽絲,不能指望剛吃下一劑藥,第二天就能扛兩百斤麻袋!”

她看向那位抱孩子的婦女,看向眉頭緊鎖的老農,看向所有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社員們:“我知道,吃飽肚子是天大的事。請再給我們一點時間,也給這片土地一點時間。我們引種的新耐旱作物已經發芽,優化後的溝渠正在起作用,‘綠脈’不是一個馬上結果子的仙法,它是一條需要耐心打通的路。我相信,隻要堅持下去,明年,後年,我們一定能讓產量一步步上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小小的話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帶著一種基於事實的真誠和紮根土地的韌性。會場安靜下來。老農們吧嗒著煙袋,眼神複雜。王處長沉默著,手指敲著桌麵,似乎在權衡。

這時,一位中年社員站了起來,他是去年抗旱時最賣力的一員,肩膀上的老繭還沒褪完:“領導,俺是個粗人,不懂大道理。俺就知道,去年那場大旱,要不是周同誌他們帶著俺們挖洞、鋪草,俺們那點苗子早就死絕了!是沒打下多少糧食,可留下了種子,留下了盼頭!今年開春,這地摸著就是比往年有‘勁’!俺信周同誌,俺願意跟著乾!”

“對!俺們也願意!”又有幾個社員附和起來,“總不能年年指望老天爺開恩!得靠自己想辦法!”

群眾的聲音雖然樸實,卻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王處長的臉色緩和了些。他最終沒有立刻做出結論,隻是要求更加詳實、周期更短的產量對比數據,並要求工作組定期彙報。“省裡會持續關注,既要看過程,更要看結果。群眾的肚子,是最終的檢驗標準。”

會議結束後,周小小感到一陣虛脫,但更多的是責任。王處長的話雖然刺耳,卻點出了最核心的問題:生態改良的長期性和群眾迫切需求之間的矛盾。

接下來的日子,周小小和李文更加拚命。她們知道,時間不等人,質疑也不會自動消失。必須爭分奪秒,讓土地儘快煥發出應有的生產力。

她們進一步優化作物的搭配。除了活水芽、堿蒿這些先鋒作物,她們將阿海寄來的幾種耐鹽耐旱的海邊植物種子,選擇性地播種在條件最差的區域。其中一種類似堿蓬的植物,表現出驚人的生命力,其深紮的根係和肉質的葉片,仿佛專為乾旱和鹽堿而生。

她們繼續深化“土辦法”的應用。周成業根據春季回傳的數據,改進了“貓耳洞”水窖的防滲漏設計,建議在黏土捶實的基礎上,加入少量石灰和沙子,形成更堅固的防滲層。他還設計了一種極其簡易的、用廢舊玻璃瓶和木棍製作的土壤濕度計,成本幾乎為零,卻能讓社員們直觀地看到土壤深處的墒情變化,極大增強了他們節水和覆蓋保墒的主動性。

阿海則寄來了更多的“海洋的禮物”。除了植物種子,還有一些關於利用潮間帶自然過濾原理改良鹹水的樸素設想,雖然暫時難以直接應用,卻極大地拓展了周小小的思路。通信中,阿海那句“地和人一樣,病了要慢慢調養,急不得,但也歇不得”成了周小小鼓勵自己和社員們的口頭禪。

夏日的考驗如期而至。雨水依然比往年偏少,氣溫居高不下。但這一次,試點地區的田地展現出了不同的景象。

新挖和優化的排水溝渠,有效地控製了地下水位,減輕了次生鹽漬化。遍布田間的“貓耳洞”水窖,在偶爾的降雨後蓄起了寶貴的水源。厚厚的秸稈覆蓋層像一層保護膜,鎖住了水分,抑製了鹽分上升。那些耐鹽堿作物雖然生長緩慢,卻頑強地挺立著,綠色在不斷蔓延。

周邊沒有進行改良的土地,再次出現了大麵積的萎蔫和枯黃,白花花的鹽堿斑重新顯露。而試點區內,雖然遠談不上鬱鬱蔥蔥,卻生機未斷。尤其是核心試驗區,活水芽和堿蒿已經長到了半人高,形成了一片小小的綠色屏障,甚至開始零星抽穗。

鮮明的對比,無聲地證明了一切。社員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們自發地維護溝渠,檢查水窖,添加覆蓋物,像嗬護孩子一樣嗬護著這片正在恢複生機的土地。

一天傍晚,周小小正在燈下整理數據,老書記領著一個人走了進來。竟是去而複返的王處長。他沒有通知縣裡,一個人悄悄來了。

“周同誌,彆緊張。”王處長的表情比上次柔和了許多,“我回去後,向領導詳細彙報了這裡的情況,也把你們的數據和那個……‘貓耳洞’、‘秸稈被’的土辦法做了介紹。領導很重視,認為這種因地製宜、彙聚民智的抗旱保墒思路,即使在非鹽堿地區也有借鑒意義。我這次來,是想拋開報告,親眼看看。”

接下來的兩天,王處長在周小小和李文的陪同下,默默走訪了每一個試點地塊。他仔細查看了溝渠的深度和密度,鑽進“貓耳洞”水窖感受裡麵的濕涼,親手撥開秸稈查看土壤墒情,對比著不同作物的長勢。他甚至拿著周成業設計的簡易濕度計,在田裡測了又測。

他看著社員們雖然辛苦卻充滿希望的臉龐,看著他們自發地想出各種節省材料、提高效率的小竅門。他看到在那位抱孩子婦女的家門口,用破瓦罐做的滴灌裝置,正一滴一滴地滋潤著幾棵珍貴的菜苗。

最後,他站在那片長勢最好的活水芽和堿蒿前,久久沉默。夕陽給這片綠色鍍上了一層金邊,頑強而壯美。

“周小小同誌,”王處長終於開口,聲音有些沙啞,“我上次的話,說得有些重了。給我看再多的報告,也不如親眼看到這一切。你們做的,不是在擺花架子,是在紮紮實實地創造奇跡。產量的問題,是我太急功近利了。這樣的土地,能保住綠色,能逐年改善,本身就是最大的勝利!糧食產量,一定會隨著地力的恢複跟上來的。”

他轉過身,鄭重地對周小小和李文說:“你們堅持的道路是正確的。省裡會認真研究,如何更好地支持你們的工作。你們整理的材料,尤其是那些土辦法和耐旱作物品種的信息,要儘快詳細上報。省裡考慮,可以在其他類似條件的地區,進行小範圍的試點推廣。”

王處長離開後,周小小和李文激動得一夜未眠。這意味著,“綠脈”係統不僅得到了認可,其核心的韌性理念和群眾智慧,還將可能惠及更廣闊的土地。

秋收時節,產量依然沒有達到豐年的水平,但相比去年,已經有了顯著提升。尤其是那些耐鹽堿的特色作物,如堿蒿和那種類似堿蓬的海邊植物,獲得了一定的收成。堿蒿的籽實可以磨粉,莖葉可以做飼料,堿蓬的嫩葉甚至可以食用,提供了一種新的食物來源。

喜歡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請大家收藏:()穿越七零都跟閻王談過判還怕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一路西行 係統出錯後,我成了LPL救世主 權力巔峰:從縣委大院開始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帶著超市穿六零,全家吃得滿嘴油 我真沒想出名啊 知青下鄉,我成了村裡香餑餑 奪命劍,惹仙君,師妹殺穿修仙界 修仙回來後:我在星際種田養崽 夢履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