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侍郎”
“扶侍郎”
“懂了吧,沒問題了吧”
“放心吧,有朕在,出不了亂子”
廣西梧州府,府衙後院的會客廳裡,主位上的朱皇帝,看著臉色難看的龔銘和扶綱,隨口敷衍幾句。
夠膽夠勇夠果決的朱雍槺,之所以,特意把尚可喜和金光拎出來,回答忠貞營的事情。
就是要告訴這些大西軍的代表,還有大明的朝臣們,朝廷裡有不少人會支持自己,召見忠貞營。
刀把子出政權的朱雍槺,軍政一把抓,朝廷的格局,跟朱由榔時期相比,早就變了。
朱皇帝要辦的事情,這幫人要麼好好支持,要麼就滾蛋。
現在的他,有足夠的軍隊,滔天的權勢,足夠多的降臣降將,替他們繼續辦好事。
“告訴你們”
頓了一下,朱雍槺再環顧周圍,表情嚴肅,目光冷峻,點頭繼續說道:
“朕早就說過了,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
“16年前,是16年前,現在是現在,不能混為一談”
“很多事情啊,不是某個人的原因,而是時代的必然”
“朕不是暴君,更不是昏君,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更清楚自己該做什麼”
“對了”
“連郎中,郭郎中”
“把朕的這些話,裡麵的意思,都寫到聖旨裡麵去,拿給忠貞營,臨國公他們看吧”
就是這麼坦誠坦蕩,權勢滔天的朱雍槺,有足夠的自信心。
刀把子起家,槍杆出政權,軍政一把抓,可以威懾一切,心懷不滿的大臣和將軍。
沒看到嗎,尚可喜這種人,反叛過大明朝,投降過滿清,屠戮過老百姓的人,朱皇帝都能收回來。
如今,為了將來的東征北伐,為了統一戰線,更是為了朝局的平衡,朱皇帝不介意,引入更多的勢力。
朱雍槺相信,能做到這一點的皇帝,除了他,彆人肯定做不到,也不敢做。
永曆朱由榔,魯王朱以海,弘光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等等,那個敢開口召見忠貞營,第二天可能就暴死了。
更何況,16年前的恩怨,是是非非,本來就是扯不清了。
穿越而來的他,對大明朱家皇室,可沒有太多的感情,更不會意氣用事,放棄舍棄忠貞營。
大明帝國晚期,沒有李闖王,也有張闖王,趙闖王,那是時代的必然,誰也阻擋不了。
“呼哧”
待朱皇帝說的差不多了,站在左首的吏部右侍郎胡璿,深吸一口氣,目光堅定的站出來,躬身行禮道:
“啟奏陛下”
“老臣認為,倘若要召見忠貞營”
“最好考慮一下,靖國公袁宗第,或者皖國公劉體純”
“老臣聽聞,他們兩個老將軍,在忠貞營將士裡,德高望重,資曆深厚”
沒錯,他也是半個帝王派係,肯定要站出來支持朱皇帝。
之所以很少說話,那是因為在外打仗的時候,大部分的廷議,都是軍事會議,涉及到的人事問題很少。
這時候的他,肯定堅決站出來,就是告訴大西係派係,朝廷的其他重臣。
大明的正統文官,也是有不少朱雍槺的鐵杆,為了朝廷的利益,更堅決支持朱皇帝的決策。
更何況,胡璿說的,也很有道理,必須提醒朱皇帝。
夔東十三家,闖王係的忠貞營,臨國公李來亨,隻是一個大頭領而已,並不是威望最重的。
要搞定忠貞營,僅僅李來亨和郝搖旗,肯定不夠的,最好再召見袁宗第,或劉體純。
“嗯”
看到胡璿都站出來說話了,上麵的朱皇帝,臉色瞬間欣慰了不少。
“胡侍郎不錯,老成持重,提的好”
“這樣吧,再召見一個,就靖國公袁宗第”
“至於,皖國公劉體純,就留在夔東府看家吧,省的擔心被人偷了”
這就心腹的好處啊,關鍵的時候,能站穩腳跟。
剛剛的時候,朱皇帝特意不問胡璿,連城瑜,黃殿卿等人,因為他們肯定會支持自己。
心腹就是好啊,關鍵的時候靠得住,更能查缺補漏。
要知道,前世的朱雍槺,隻記得舉家自焚的李來亨,還有旗手猛將郝搖旗,其他的忠貞營大將,兩眼一抹黑。
一直以來,考慮召見忠貞營的事情,他隻能自己單獨的思考,不敢勞煩彆人,以免消息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