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山皇宮,乾清宮,東暖閣內,朱皇帝的小範圍廷議,還在進行中。
“啪啪啪”
大明朱皇帝,頂盔摜甲,一步步走到後麵,停在一個年輕將校麵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中流露出讚許的眼神。
“譚益”
“涪侯之子”
“很好,很雄壯,夠威武”
“重慶之戰,忠州之戰,身先士卒,陣斬滿清的重慶總兵程廷俊”
“夠膽夠勇,虎父無犬子,是大明的勇將,大功臣,大忠臣,赤膽忠心”
這個譚益,是正統的大明武將,朱雍槺很欣賞啊。
道理很簡單,他的兩個親叔叔,乾掉了他老子,同時還兼並了大部分的水陸兵馬。
譚益能帶著他父親的舊部,在重慶附近的忠州、萬縣和梁山縣,存活下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去年底的時候,整個大西南,明朝的統治,風雨飄搖,隨時會煙消雲散。
重慶是四川的重鎮,一直是明清雙方的爭奪焦點,吳三桂拿下以後,更是留下保寧總兵鎮守。
這時的朱由榔,還有他的大明朝廷,緊急派出大學士文安之和潘應龍,出使夔東。
同時,也是為了督戰,催促夔東十三家,圍攻拿下重慶府,切斷滿清的北路軍。
涪侯譚文,一直駐守在忠縣萬縣,距離重慶很近,急於立功表現,於是率先出擊,圍攻重慶府。
半個月後,他的兩個弟弟,譚詣和譚弘,磨磨蹭蹭,帶著剩餘的兵馬,彙合忠貞營的水師後,姍姍來遲。
可惜,譚文等來的並不是援兵,而是兩個親弟弟的偷襲刺殺。
譚詣和譚弘,刺殺成功後,再聯手城中的清軍,裡應外合,一起偷襲忠貞營的水師。
重慶城,三麵環水,川楚總督文安之,聽到消息後,隻能帶著沒有水師的忠貞營,黯然退兵。
譚文死後,留守老家的譚益,還有其他殘部,麵對兩個叔叔的大軍,肯定是守不住忠州。
迫不得已之下,他們就此撤出縣城,全部轉進周邊大山,進行遊擊戰。
所以說,這樣的戰將,正統的明軍,朱皇帝肯定是要召回來的,收為己用,大用重用。
如今的他,不缺地盤,不缺兵馬,也不缺糧餉,缺的是忠心耿耿的大明忠臣良將。
“咚咚咚”
麵對高了半個頭的朱皇帝,頂盔摜甲,腰挎大砍刀,威懾力十足,小將譚益不敢有半點耽擱,立馬跪地磕頭。
“陛下威武,陛下萬歲”
“家父在世時,常教導末將,要忠君愛國”
“領軍出征,衝鋒陷陣,是末將的本分,不敢居功”
朱皇帝的聖旨,傳到重慶的時候,軍中立刻沸騰了。
特彆是譚益,無名小卒一個,無官無爵位,手下的殘兵,也僅僅剩下一千多人。
小年輕譚益,既驚又喜,激動的無以言表,肯定要去找文總督,請教一下,該如何應對朱皇帝啊。
驚訝的是,他竟然掛號了,朱皇帝竟然知道他的名字,還重點誇讚啊。
喜的是,終於可以放下心來了,不用擔心朱皇帝清算了。
其實,他老子譚文,出身也不咋地啊,從軍的時候,是副總兵方國安的部將。
方國安是誰啊,是大名鼎鼎左良玉的部將,打仗不咋地,裹挾屠滅老百姓,倒是熟練的很。
“嗯”
朱皇帝接著走下去,來到一個身材魁梧,白發蒼蒼,滿身煞氣的老戰將麵前,滿意的點了頭。
“這位老將軍”
“朕要是沒猜錯的話”
“應該是威通伯,秦翼明,秦老將軍”
“對吧”
頓了一下,又看了看他身後的兩個老將,同樣是兩鬢斑白了,朱雍槺點了點頭,繼續猜道:
“這兩位”
“應該是秦佐明將軍,秦祚明將軍”
“對吧”
“三位老將軍,都是忠貞侯秦老將軍的侄子”
“不錯,秦家祖孫三代,滿門忠烈,是大明的忠臣良將”
重慶忠州,秦氏一門,才是真正的滿門忠烈。
秦良玉的兄長,秦邦屏,泰昌元年,在遼東渾河戰役中,戰死沙場。
秦良玉的兄長,秦邦翰,跟兄長秦邦屏,同時戰死在渾河戰役中。
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天啟四年,在川黔,平定奢安之亂時,又戰死沙場。
秦良玉的大侄子,秦拱明,秦邦屏的兒子,在雲南,平定沙普之亂時,再次戰死沙場。
所以說,忠州秦氏一門,兩代死了4個男丁,不可謂不慘烈啊。
但是,朱皇帝為啥選擇先安撫譚益,而不是秦氏一族,這是有原因的。
譚益的父親譚文,在去年的重慶之戰中,戰死沙場,譚益也沒有降清,而是帶著舊部,繼續抗清。
但是,忠縣秦氏一脈,還有石柱土司,就不行了,自始至終,也沒有出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