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
“朕就在這裡,也想問一問”
“朕這樣做,到底是對不對?”
“諸位愛卿,放心吧”
“今天的大朝議,可暢所欲言,朕絕不會記小本子,更不會懷恨在心”
龍座上的朱皇帝,拄著大砍刀,嘿嘿直笑,沒有半點的尷尬,更沒有開一絲的玩笑。
沒錯,朱皇帝自認為,這個皇位,是自己打下來的,有這個資格,坐穩這個位置。
但是,他不想重蹈覆轍,崇禎皇帝,弘光皇帝,隆武皇帝,邵武皇帝,永曆皇帝,都是前車之鑒。
大明國祚,既然到了王朝末世,那就證明,很多的國策,規章製度,都出了問題,需要改變很多。
所以說,朱皇帝第一次大朝議,就是頂盔摜甲,就是想向朝臣宣布,他朱雍槺要改變很多東西。
不服從的可以,要麼滾蛋,要麼死在自己的大砍刀下,誰都不能阻止自己。
“哐哐哐”
半晌後,環顧下麵的勳貴群臣,一個個還是低頭不做聲,朱皇帝左手上的雁翅刀,再次重重的頓了一下。
沒錯,官場如戰場,大魚吃小魚,前麵的勳貴和重臣們,都沒有發話,後麵的小官,更是低頭作死。
而前麵的重臣們,那個不是人精啊,跟朱皇帝打交道,都不知道多少回了。
這幫老狐狸,眼見朱皇帝身穿甲胄,開展自己的第一次大朝會,就知道今天要遭了。
如今,又讓群臣說話,這不是明擺著,又是釣魚執法嘛。
“好”
“既然你們都不說,那就朕,自己說說看”
“今天,是朕登基以來,第一次大朝會”
“現在,朕就跟你們說一說,什麼是朝廷的規矩”
“身披甲胄上朝,怎麼了?不合時宜?不合禮儀?”
“嗬嗬”
頓了一下,嗬嗬一笑,發現下麵已經有點騷動了,朱皇帝表情一肅,斬釘截鐵的繼續說道:
“朕告訴你們,朕說的話,就是規矩”
“禮儀能當飯吃嘛?能給朝廷帶來糧餉,還是能變出千軍萬馬來?”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
“仁義之君,仁德之君,君仁臣直,寬厚仁慈,慈眉善目,菩薩心腸,婦人之仁”
“嗬嗬”
“甲申天變以來,大明沒了幾個皇帝,宗室死傷殆儘,更有無數的忠臣誌士,慘死在滿清的鐵蹄之下”
“朕的大明王朝,以前的京都在北京,然後北京沒了”
“朝廷退守太祖的應天城,滿清的鐵蹄緊隨南下,南京也跟著沒了”
“接下來,福州,廣州,肇慶,武岡,安隆、、、”
“嗬嗬”
“朝廷一路奔跑,一路逃亡,首府是一個,接著一個,全部丟完了”
“有些人,身為大明朝廷的文武重臣,吃著老百姓省下來的口糧,領著朝廷的俸祿,卻是整日飲酒作賦”
沒錯,大明的文官,很厲害,大名鼎鼎的東林黨,就是代表。
當然了,現在的大明朝,已經沒有什麼東林黨了,那玩意在江南的時候,就被滿清製服了。
但是,東林黨的惡心,文官的傳統還在,整日飲酒作賦,混吃等死的人,大有人在啊。
否則的話,朱由榔逃亡緬甸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多勳貴文臣,裝聾作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同樣,歪脖子樹皇帝,崇禎大帝,被流賊困在紫禁城,絕望的時候。
就說了一句,流芳百世的名言,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可見那個時候,身為大明皇帝,剛愎自用的朱由檢,是多麼的無奈,對朝臣是多麼的絕望。
整個朝廷,瀕臨滅亡的時候,還有一大堆朝臣,竟然反對南下,甚至是皇子也不讓走。
這就直接導致了,南方的野心家,權臣軍閥,為了各自的利益,隨意擁立天子。
這就是南明朝局混亂的根源,軍閥割據,號令不一,見死不救,抗清局麵,混亂不堪。
當然了,最大的責任人,還是歪脖子崇禎大帝,太剛愎自用了,不懂的帝王心術。
“咳咳”
“好,好,好”
“既然你們,還不說,那朕就不客氣了”
頓了一下,眼看著下麵的幾百人,還是沒人吭聲,滿臉黑線的朱皇帝,再次重重的咳了兩聲。
沒錯,今天的朱皇帝,身穿甲胄,腰挎大砍刀,就是來噴人,立規矩的。
“朕還想問一問”
“有些人,身為朝廷勳貴,重臣大將”
“眼看著,朝廷的京都,首府,一個個的丟掉”
“整個大明朝廷,文臣武將十幾萬人,被韃子追的滿天下逃亡,最後都逃到邊境了”
“難得,身為重臣的你們,不羞愧嗎?不覺的丟人嗎?你們還有一絲的臉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