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哦”
“是這樣啊”
“朕明白了”
“這樣吧”
“張尚書,你就代表吏部,發一份詔書,誠邀王夫之入朝為官”
“今時今日,大西南已定,國勢蒸蒸日上,朕相信,王先生不會再有顧慮了”
上麵的朱皇帝,聽完下麵的稟報後,再環顧左右,沉思半響後,金口一開,拍定了召王夫之入朝。
沒辦法,他也想不到,下麵的朝廷重臣,抱團取暖,會如此抗拒,招募南直隸的人才。
想了一會後,也就淡然了,這等同於引狼入室啊,搶奪大西南人的利益,怎麼可能如意啊。
沒辦法,這幾個大名人,也就是王夫之最近,又是大西南的人。
至於,其他的牛人,朱皇帝心中也有數了,先傳令錦衣衛打探,待將來拿下長江以南再說吧。
“怎麼?”
“朕的大西南,六個省”
“就沒有幾個,名氣大一點的?隱藏在民間的忠臣誌士?天下英才?”
“都說一說吧,舉薦一二”
“彆裝啞巴了,大小官員都可以說說,對錯無所謂”
說完王夫之,朱皇帝還是覺的不行,又開始督促下麵的人,繼續發言。
無規矩不成方圓,他知道,前麵的人不說話,後麵的人,就不敢站出來發表意見。
但是,朱皇帝必須招募更多的人才,打破雲貴川的壟斷,特彆是朝廷六部的格局。
當然了,米飯要一口口吃,既然南直隸不行,那就兩廣吧,意思就很明顯了。
“咳咳”
沉默了一會後,戴著官帽子的因道侯尚可喜,出人意外的站出來,輕咳兩聲,鋼牙一咬,大聲回道:
“回稟陛下”
“末將尚可喜,有幾個舉薦”
“末將舊居廣州,對廣東倒是了解不少”
“末將推薦幾個人,嶺南的三大家”
“第一個,就是屈大均,廣州番禺人,號稱萊圃先生,今年30歲左右”
“這個萊圃先生,師承陳邦彥,永曆元年,官拜兵部職方司主事”
“還有一點,他是個全才,能文能武,德才兼備,作戰勇猛,衝鋒陷陣,悍不畏死”
“第二個,就是陳恭尹,廣東順德人,號稱半峰先生,是廣東隸書的第一人”
“今年,大概也是30歲左右,其父是陳邦彥,是家中唯一的幸存者,也是屈大均的至交好友”
“永曆三年的時候,他被先帝封為,世襲錦衣衛指揮金事”
“後麵的幾年,他都在湖廣、福建、江西、浙江、江蘇等地,遊曆避禍,參與各處的反清複明大業”
“第三個,就是?梁佩蘭,同樣是師從陳邦彥,是屈大均的師兄弟”
“不過,他也參加了會試,得了鄉試的第一名”
“至於陳邦彥,大家都很熟悉了,是嶺南三忠之首”
“嶺南三忠的另外兩個人,就是陳子壯和張家玉,名氣都非常大”
沒錯,老狐狸尚可喜,今天拚了,算是徹底出位了。
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上麵的朱皇帝,明擺著要找人才啊。
整個大西南朝廷,六部功勳,大部分都被雲貴川的人,霸占一大坨。
出身兩廣的尚可喜,隻能拚了,把廣東的人才,冒死舉薦出來。
很簡單啊,如今,兩廣的重臣和勳貴,大部分都在兩廣本地任職。
倘若,廣東總督連城璧,廣西總督郭之奇,實兌侯王興,他們三人在朝的話,肯定輪不到尚可喜出頭。
“回稟陛下”
“微臣金光,也有舉薦”
“北田五子,陳恭尹、陶窳、梁無技、何衡、何絳”
尚可喜說完了,兵部右侍郎金光,也沒有一絲猶豫,趕緊站出來,繼續大聲舉薦人才。
沒辦法,他是出身滿清的平南王府,這輩子都洗刷不清。
沒看到嘛,大明正統係,大西係,闖王係,光頭降將係,南直隸係,永遠尿不到一個夜壺裡。
“回稟陛下”
“微臣連城瑜,附議”
“屈大均,陳恭尹,在兩廣的名氣響亮,影響力非常大”
“更何況,他們都是抗清義士,十幾年如一日,奔波省州府,聯絡各地義士,反清複明”
“特彆是陳恭尹,他父親陳邦彥,死的太慘了,被滿清韃子千刀萬剮,全家僅存一人”
沒錯,連城璧的兒子,戶部主事連城瑜,這時候也跟著站出來,大力支持朱皇帝招募廣東的人才。
機會太難得了啊,千載難逢,甭管尚可喜是什麼來路,先支持了再說吧,反正都是有利於廣東人。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